杭州市富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16 杭州市富阳市统计局

邮电通讯。全年邮电业务总量75711万元,增长10.7%。邮政特快专递业务55.2万件,增长22.1%。年末全市固定电话用户19.58万户,下降4.1%。年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68.59万户,增长10.1%。全市电话普及率为135.2部/百人。全市国际互联网用户15.87万户,增长19.3%。

八、金融、保险

金融。浦发银行、浙商银行和民生银行入驻富阳并对外营业。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89.04亿元,增长11.9%;各项贷款余额579.52亿元,增长16.1%。人民币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02.70亿元,增长24.1%;中长期贷款余额156.84亿元,增长1.7%,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86.28亿元,增长8.2%。

保险。全年保险费收入30182万元,增长9.5%。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15338万元,增长14.2%;人身保险费收入14844万元,增长5.0%。全年各类保险赔款与给付支出10467万元,增长7.9%。

九、教育、科技

教育。市职高扩容工程一期、鹿山中学扩建等工程顺利建成,新建和改扩建富春三幼、场口镇中心幼儿园等6所标准化幼儿园。年末全市有24个乡镇(街道)成为省和杭州市教育强乡镇,覆盖率达96%。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升高中段比例99.2%,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3.98%。全市共有幼儿园109所,在园幼儿24060人;小学47所,在校学生43428人;普通中学27所,在校学生36805人。中等职业学校(机构)4所,在校学生10065人。民办学校在校学生6004人。全年普通中小学新增校舍1.5万平方米。年末拥有专任教师5171人,中小学校每位教师负担学生15.46人。

科技创新。年末全市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其中国家级6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224.7亿元,增长38.1%,新产品产值率达21.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销售产值256.4亿元,增长31.3%。全年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2项,其中国家级14项,省级58项。专利申请1950项,授权1915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9项,总金额310万元。全年引进非富阳籍各类人才856名。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869人,增长10.5%,其中具有中高级职称的11778人,增长5.8%。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全年越剧团国内演出50场次,观众15万人次。市广播电台每日播音17小时,市电视台每日播出24小时。有线电视用户24.13万户,数字电视用户18.85万户。《富阳日报》全年出版302期,日发行4万份。市图书馆藏书265千册(件),书刊外借8.9万人次。全市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68处(群),其中省级以上5处(群)。

医疗卫生。建成市第三医院综合楼工程。年末全市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63个,医疗床位2694张;其中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个,医疗床位2574张。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310人,其中执业医师1490人,执业助理医师330人,注册护士1200人,药剂人员195人,检验人员95人。全年完成无偿献血12824人次,其中流动献血8260人次,献血总量256.3万毫升。全市儿童“五苗”接种率98.2%,“四苗”接种率98.3%,婴儿死亡率2.77‰。计划生育率96.4%。

体育。全年举办各类群众性体育比赛57场,参赛运动员2万人。全市共有体育场馆5个,健身苑点528个。全年新建健身苑点21个、篮球场15个、乒乓球室6个,农村健身设施覆盖率达100%,体育设施达到省级标准行政村276个,体育强乡镇23个。全年我市共获得杭州市级以上各类奖牌174枚,其中金牌57枚、银牌54枚、铜牌63枚。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65.38万人,增长0.6%。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51.40万人,非农业人口13.98万人。出生人口6274人,出生率9.6‰;死亡人口3898人,死亡率6.0‰,自然增长率3.6‰。暂住人口(一个月以上)18.13万人,增长17.6%。

居民生活。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50元,增长11.9%;人均消费性支出19645元,增长19.1%。农民人均纯收入15369元,增长1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418元,增长17.2%。居民储蓄继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余额242.12亿元,增长14.3%。人均储蓄余额37134元,增长15.3%。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45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0.1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84.53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7平方米。全市私人汽车拥有量66399辆,增长23.7%,全市每百户家庭拥有私人汽车30辆。

就业。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48.5万人,其中私营个体从业人员19.3万人。全年新增就业岗位22226个,就业安置人数24059人;帮扶5987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2135名。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人数774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4%。

社会保障。年末全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373175人,比上年末净增28909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分别达18217人、207192人、147766人;工伤保险253540人,净增20379人;生育保险148542人,净增13206人;基本医疗保险204639人,净增18432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67136人,覆盖率100%,参保率99.5%;失业保险144705人,净增14457人。社保基金累计积余33.1亿元。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单位1221户,职工55073人。2011年公积金归集总额58485万元,发放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661户,贷款总额16670万元,支持职工购房面积7.65万平方米。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建成市社会福利中心。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家庭月人均395元调整为465元,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家庭月人均250元调整为330元。年末全市共有“五保”对象528人,集中供养528人,集中供养率100%。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285人,其中城镇482人。全年市慈善总会共支出各项救助款3262万元。

十二、城市建设、资源、环境保护和社会安全

城市建设。公园西路延伸段建成通车,完成迎宾大道北段立体式改造和富阳至新登供水等工程。年末,主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5.5平方公里,市区道路长度151公里。全年全社会用电量62.72亿千瓦时,增长6.5%,其中居民生活用电4.65亿千瓦时,增长9.0%。全年城区供水总量5446万立方米,市区管道煤气用户达到5.13万户。市区营运公交车辆159辆,客运总量2342万人次,出租车269辆。年末实有公园13个,公园面积139公顷。年末市区园林绿地面积511.19公顷,市区公共绿地面积222.1公顷,人均绿地面积16.6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