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耕地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整理土地6.3万亩,新增耕地5630亩,耕地实现连续15年不减少;落实各类用地指标2.31万亩,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1553亩。开发五莲管帅温泉第一井,井深1516米,水温56℃,日出水量3023立方米。 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加大。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政策,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1.3亿元、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3.2亿元,及时兑现石油价格改革补贴5.19亿元,投入资金2.25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地方财政支出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4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44家,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7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国有企业完成35.43亿元,增长21.4%;集体企业完成8.18亿元,增长25.8%;股份制企业完成486.51亿元,增长15.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174.78亿元,增长16%。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完成增加值266.16亿元,增长9.3%;重工业完成461.47亿元,增长20.3%。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336.99亿元,增长17.3%。 工业结构得到优化。制造业完成增加值679.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装备制造业完成153.26亿元,增长22%;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6%,比上年提高1.27个百分点。 工业产销衔接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7.64%,其中,国有企业为99.75%,集体企业为97.89%,股份制企业为97.8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为96.8%;大中型企业为98.36%,国有大中型企业为99.38%。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16.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7%;实现利润136.44亿元,增长5.1%;利税合计196.35亿元,增长7.1%;企业亏损面4.7%,提高1.2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2.47亿元,下降3.2%。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全市重点调度的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61种,占70.9%。其中,汽车用发动机、纸浆、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80%、111.5%和34.9%。 表2、2011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汽车用发动机 万台 53 80.0 LCD电视机 万台 27.52 66.7 低速载货汽车 万辆 60 13.6 水泥 万吨 742.53 8.3 粗钢 万吨 1120.11 4.2 纸浆 万吨 175.31 11.5 数字程控交换机 万线 197 4.8 精制食用植物油 万吨 74.5 92.5 小型拖拉机 万台 5.8 34.9 成品糖 万吨 75 55.0 发电量 亿千瓦时 150.2 2.0 啤酒 万千升 14.7 13.1 电力事业平稳发展。全社会用电量140.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2.5%,其中工业用电量118.15亿千瓦时,增长11.7%。全年完成供电量128.82亿千瓦时,增长12.3%,售电量123.37亿千瓦时,增长12.2%。 建筑业生产效益协同增长。全市资质等级三级及三级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77.08亿元,增长19.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153.93亿元,增长13.7%;实现工程结算收入147.12亿元,增长14.5%;实现利润总额5.99亿元,增长12.2%。实现建筑业竣工产值55.83亿元,增长1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19.74万平方米,增长30.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80.69亿元,增长23.7%。其中城镇投资665.24亿元,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1516个,其中新开工1083个,增长25.9%;在建项目投资总规模1199.3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投资结构继续优化。一、二、三产业投资结构为2.3:43.3:54.4。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6.62亿元,装备制造业投资95.68亿元,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225.55亿元,分别增长48.5%、61.3%和42.5%;文教体育和娱乐业投资17.17亿元、批发零售餐饮业投资57.3亿元,分别增长50%和113.4%。 房地产开发投资平稳。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2.9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住宅投资54.6亿元,增长5.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527.46万平方米,增长31.1%;房屋竣工面积104.02万平方米,增长42.2%;房屋销售面积147.7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0.9%。 新增生产能力主要有:现代派沃泰年产汽车自动变速箱40万台生产线,原油输送管道47.2公里,30万吨级原油泊位1个,原油储站280万立方米,五征集团年产10万辆中卡生产线,丰华年产8万吨聚酯薄膜生产线,金石沥青年产200万吨高品质沥青生产线,广信集团年产30万吨聚丙烯生产线,港口改扩建生产性泊位1个、新增吞吐能力230万吨,新建防波堤8.8公里,10万吨级单项航道11.2公里。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97.22亿元,增长18.2%;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68.22亿元,增长16.5%。按消费形态分,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37.12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实现28.32亿元,增长16.4%。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189.6亿元,增长25.4%,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5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热点突出。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47.71亿元,增长20.9%;石油及制品类商品实现35.44亿元,增长35.6%;金银珠宝类实现2.3亿元,增长67.3%。全市家电下乡产品销售63.31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6.74亿元;家电以旧换新产品销售24.2万台,实现销售收入8.85亿元。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实现新跨越。成功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中韩陆海联运汽车货物运输通道正式开通。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07.5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5.9%。其中,出口39.07亿美元,增长76.7%;进口168.51亿美元,增长51.8%。钢铁、汽车发动机、水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分别占出口总额的25.1%、16%和14.3%。亚洲为主要的出口市场,占出口总额的54.3%,其中出口日本的比重最大,占出口总额的21.7%;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占14.8%和16.8%。铁矿砂、大豆、煤炭为主要进口商品,分别占进口总额的39.2%、24%和8.3%。 利用外资质量不断提高。组织举办了赴日韩、港台、东南亚等招商经贸活动,全年合同利用外资4.8亿美元,增长14.8%,实际到账外资3.8亿美元,增长10%。全市发展服务外包企业62家,接包合同数89份,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063.3万美元,离岸执行额2261.89万美元,增长121.9%。 对外交流与合作步伐加快。新批境外投资项目8个,中方协议投资额6561万美元,增长69.1%。昌华集团、鸿领贸易等企业到境外开采资源、设立办事机构,拓宽了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