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日照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日照调查队 (2012年2月17日) 2011年,全市人民和各级各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蓝色机遇,把握主题主线,以开展“三力”建设年活动为总抓手,解放思想、变中求进、重点突破,着力保增长、强蓝区、转方式、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促和谐,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的主要目标。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14.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0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60.66亿元,增长13.5%;第三产业增加值441.33亿元,增长12.2%。人均生产总值43205元,增长10.9%。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突破65亿元,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2.5亿吨,进出口总值突破200亿美元。 “转方式、调结构”取得积极成效。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9.8:54.8:35.4调整为9.2:54.4:36.4。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拆除水泥磨机11台、落后发电机组3台,对水泥、石材等高耗能行业采取限电限产、停电停产措施;建成投运减排项目49个,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降低。建设领域节能取得新进展。生产新型墙材16亿标块,占墙材生产总量的98%。建成节能建筑1300万平方米,占竣工新建民用建筑的45%;被确定为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国首批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市,改造面积达115万平方米,通过墙改建筑节能,实现利废290万吨。城市节水取得新进展,全年城市节水485万立方米。蓝色经济取得长足发展。蓝色经济增加值515.93亿元,增长13.3%,占全市GDP的比重达42.5%。有各类海洋保护区10个,其中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各3个,保护区总面积达14.8万公顷。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3万人,累计实施各类培训4.03万人次,失业人员再就业8928人,其中困难群体再就业2443人,比上年增长56.8%。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2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7%,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23个百分点。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共招募87名“三支一扶”志愿者到基层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8.9%。年末全市城镇单位在岗职工20.2万人,增长1.1%;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6.31亿元,增长13.9%;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38460元,增长14%。 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成功争创“省级文明城市”,并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招商引资取得新进展。全年推进的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963个,年末投产280个,在建项目333个,实际到位资金398.2亿元。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年末全市个体工商户发展到9.35万户,注册资金31.7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0.7%;从业人员16.67万人,下降1.7%;私营企业发展到1.69万户,从业人员28.76万人,注册资金662.84亿元,分别增长14.9%、8.8%和45.4%。 宏观经济景气向好。反映企业家对宏观经济环境信心与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34.65;反映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27.19,均继续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物价上涨势头得到有效控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5%,涨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0.9和0.5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3.5%,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居住类价格分别上涨4%、1%、2.7%和4.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交通和通信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1.6%、0.1%和3.5%。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10.8%,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8.7%,生活资料价格上涨15.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11%。房价涨幅回落,全年房屋销售价格比上年上涨4.1%,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6%。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外部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压力加大;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经济转型升级任务较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居民增收长效机制尚需完善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市各级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迈出新步伐。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8.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9%;实现增加值112.08亿元,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53.53亿元,林业增加值2亿元,牧业增加值28.94亿元,渔业增加值22.89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亿元。 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粮食生产克服百年不遇严重干旱,总产量连续七年超过一百万吨。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76.62万亩,下降0.6%;总产量118.87万吨,单产429.7公斤,分别下降1.1%和0.5%。油料作物产量25.1万吨,增长4.2%。全年猪出栏187.68万头,羊出栏85.98万只,分别增长16.6%和0.8%;牛出栏6.54万头,下降11.1%。全年肉类产量19.98万吨,增长15.8%;奶类产量1.62万吨,增长19.6%;蛋类产量12.18万吨,增长4%。 表1、2011年主要农牧产品产量及增长速度 名称 单位 产量 增长(%) 粮食 万吨 118.87 -1.1 水果 万吨 20.40 0.4 夏粮 万吨 48.20 -9.0 烤烟 万吨 1.45 25.2 秋粮 万吨 70.66 5.1 茶叶 吨 6334 -20.2 棉花 吨 2248 40.5 蚕茧 吨 5087 -20.3 油料 万吨 25.10 4.2 肉类 万吨 19.98 15.8 蔬菜 万吨 96.53 -1.0 禽蛋 万吨 12.18 4.0 瓜类 万吨 8.29 -25.9 奶类 万吨 1.62 19.6 林业生态建设深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969公顷,增长118%,均为荒山造林;新育苗681公顷,增长23%;全市已有6.87万公顷林地纳入国家级、省级公益林管理。森林覆盖率达到37.2%,提高1个百分点,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2.18万吨,比上年增长6.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8.93万吨,淡水产品产量3.25万吨。 农村基础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02.7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3.41万台,农用运输车2.65万台。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2.66万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02万吨。年末自来水受益村2790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超过90%。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67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8.1万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