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国内贸易 消费需求持续旺盛。2011年底,全区拥有连锁经营企业29家,连锁商场门店1703家,全年实现销售额84.97亿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6.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286.37亿元,增长18.6%;住宿餐饮业50.61亿元,增长19.0%。 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市场共计153个。其中商品市场151个,亿元以上市场26个,百亿市场4个。星级市场累计达53个。其中四星级市场3个,三星级市场10个。全年市场成交额达691.40亿元,比上年增长8%。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43.27亿美元,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89.84亿美元,增长21.2%。全年一般贸易出口75亿美元,增长21.3%;加工贸易出口14.83亿美元,增长20.3%。 外贸结构更趋合理。2011年全区机电产品出口24.39亿美元,增长20.3%,占全区出口的27.2%;汽车配件产品出口3.34亿美元,增长37.3%,高于全区出口增幅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92亿美元,占全区出口的3.3%。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尤其是纺织行业大力发展化纤等上游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竞争力,全年纺织品出口增长25.3%,增幅高于全区各行业平均水平。 招商引资逆势发展。2011年,全区招商引资多管齐下,突出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招商引资提质增量,招商引资在逆境中实现了新发展。当年新批外资项目104个,增资63家,合同利用外资13.91亿美元,增长4.1%,实际利用外资8.08亿美元,增长4.5%。全区共引进市外内资项目306个,协议资金137.44亿元,到位资金68.01亿元。 市场价格 物价水平显着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5.2%,涨幅较2010年扩大1.8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呈全面上涨格局(见下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2011年 2010年 项目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05.2 103.4 1.食品 112.2 105.0 2.烟酒及用品 101.8 100.0 3.衣着 100.6 100.5 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01.8 99.2 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102.0 103.8 6.交通和通信 101.5 100.6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01.2 103.5 8.居住 104.7 106.7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 交通发展有序推进。外环南路五期、新城路北伸二期、金鸡路北伸等一批道路建成通车,九堡大桥南接线、通城大道涉铁节点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95.5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75.23公里。内河航道里程达796.83公里。全区机动车保有量达46.83万辆,其中汽车27.15万辆。 邮电事业势头良好。2011年全区实现邮政业务收入1.59亿元,比上年增长32.5%;累计完成函件业务量1440.04万件,完成包件业务量14.57万件;邮政储蓄余额达42.24亿元,增长22.5%。年末全区共有固定电话用户7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8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226.2线/百人;年末全区登记注册的宽带用户数为32万户。 金融业 存贷款保持平稳。年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2586.20亿元,比年初增长11.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901.54亿元,比年初增加65.83亿元;财政存款11.04亿元,比年初减少5.04亿元;单位存款1616.75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0亿元。本外币贷款余额2221.89亿元,比年初增长14.9%。 二、社会事业 教育与科技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区共有中小学137所。其中,小学82所,初中42所,普通高中9所,职业高中4所。在校学生191346人。其中,小学106357人,初中46949人,普通高中22698人,职高学生15342人。幼儿园205所,在园幼儿53443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26所,全日制在校学生977人。电大学院、教师进修学校、聋哑学校各1所。全区共有教职工16755人。全区所有镇街皆创建为市学前教育达标镇街,共有市学前教育先进镇街16个。全部镇街都创建为省市教育强镇,共有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12个,占杭州市近一半。现有名校集团28个,城乡学校结对互助共同体50个,新增与国外结对学校6所。全区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继续保持100%,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9.5%,初步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含特殊教育)入学率、巩固率等各项指标均达到100%;高中入学率达到99.5%。 2011年我区高考成绩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区7608人参加高考,上重点线1331人,重点率17.5%,远高于省平均水平,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参加高职单考单招2029人,上线1850人,上线率达到91.2%,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科技创新成效显着。2011年再获全省科技规模综合评价第一名,全年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12项,其中国家级42项,省级27项。专利申请与授权数持续增长,全年共申请专利5687件,授权专利4068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新增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42家,累计达到187家,省级创新型试点和示范企业4家,市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认定省农业科技型企业13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7家,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38家;雏鹰计划企业21家,青蓝计划企业5家,全区科技规模型、成长型、初创型企业三梯队建设基本成型,累计达到500家。 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体事业繁荣昌盛。2011年,全区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支持、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充分发挥文化的影响力,成功举办多项重大文体活动。成功举办了跨湖桥文化节、元宵系列活动、区第十届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举办了“英瀚杯”2011萧山区少儿故事演讲大赛和少儿现场书画大赛,组织参加杭州市“红歌嘹亮·激情飞越九十年”全民歌咏比赛萧山专场演出等。成功举办了全国围棋锦标赛和首届中国萧山湘湖国际皮划艇马拉松邀请赛等大型体育赛事。全年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8个、省级18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97场次,观众18万人次。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30余万人次,图书流通250余万册次,办理借书证近2万张。共有两个镇街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强镇,4个村被评为省级文化示范村,7个村被评为市级文化示范村。全年新建(更新)65个灯光篮球场、40个乒乓球室、110个健身点,维修75个健身点,全区现共有健身点(苑)953个、篮球场667个、乒乓室532个,全民健身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医疗服务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成功创建成为省级卫生强区。年末共拥有各类医疗机构725家,其中医院24家、社区卫生中心28家、卫生院18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866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9105人,其中医生3160人;无偿献血、红十字援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全年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0.81%以下;年末拥有市级以上卫生镇街25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17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