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有新突破。大力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扩面“三年行动计划”,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参保,镇村干部逐户走访动员参保。全年净增本区户籍参加养老保险139726人,完成区人代会提出的净增养老保险参保9万人的155.3%。同时,全年净增失业保险45377人,工伤保险70679人,生育保险45222人。参加各类医疗保险总人数达到1261209人。 养老医疗待遇有新提高。2011年,全区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每月160.46元,提高城镇老年居民生活保障90元,提高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金60元,提高农村居民养老金40元,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10元,各类参保群体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进一步提高;组织安排6.6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进行免费的健康体检。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医保制度从“3+1”模式到“2+1”模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城乡医保政策待遇,住院报销比例提高了10%,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70%以上,放开了原新农合区级医院门诊报销限制,满足了参保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区拥有各类集体办福利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25个,床位2431张,收养883人;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城镇525元和农村450元,发放低保金7209万元。发放基础养老金7966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95.1%。向困难群众和企业退休人员发放物价补贴1.73亿元。全区102家社会福利企业安置“四残”职工6105人,残疾人保护事业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就业 人口 人口结构总体稳定。全年人口出生率9.14‰,死亡率5.66‰,自然增长率3.4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122.87万人,其中女性为62.46万人,占总人口的50.8%,人口性别比例基本均衡;总人口中非农人口50.65万人,比上年增加3万人;全区半年以上的暂住人口约89.01万人,其中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暂住人口约21.75万人。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78元,比上年增长12.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556元,增长13.8%,恩格尔系数为0.360。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8398元,增长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381元,增长14.1%。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0.12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78平方米。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901.54亿元,增长7.8%,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达到73371元,增长7.0%。 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创新低。通过企业安置就业、开发公益性岗位、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多层次搭建求职招聘平台,多方位拓宽人力资源信息发布渠道,有60%的村和社区完成了人力资源信息网络建设,全年组织大型人力资源市场交流会22次,人力资源市场收集岗位信息3704家167904条,推荐就业57690人次,介绍成功就业14282人次。同时,大力实施就业援助政策,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5039人,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17807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5%,创五年来新低。到年底,充分就业街道、社区和行政村的创建率和达标率均达到100%,11个街道、155个社区和411个行政村全部通过杭州市级考核验收,实现了创建充分就业城区的目标。 四、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 城市面貌继续改善。年末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6.53平方公里,城区实有道路面积568.1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935公顷,人均公共绿地19.32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9.1%。68个社区建立城市管理工作服务室,数字城管解决率100%。完成27座公厕升级改造,实施外六工段垃圾填埋场二期、200吨级区级粪便处理场工程,积极推进东片垃圾焚烧厂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城中村改造扎实推进,拆除违法建筑40.67万平方米。 公用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74.77亿千瓦时,增长7.9%。其中居民生活用电11亿千瓦时,增长15.5%。全区家庭天然气用户数12.53万户,全社会气化率继续巩固在100%。推出第一批73个市民卡服务网点,发放市民卡70余万张。 环境保护 实事工程全面完成。2011年,区政府将“新增区镇两级污水管网10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5%以上”作为十件实事之一。一年来,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心城区大气环境优良天数达到311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85.2%。 减排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实施138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等四项主要污染物分别削减2.8%、4.0%、4.0%、2.5%以上,圆满完成减排任务。 生态创建进展良好。积极做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省级生态区创建通过市级技术评估和预验收。2个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通过省级公示,6个镇街创建成为省级生态镇街,市级生态镇街实现全覆盖。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人口数采用公安年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