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龙山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12 辽源市龙山区统计局

辽源市统计局龙山区分局

2011年3月18日

2010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立足现有、抓大扶小、开发资源、追求高效”的工作主线,以推进转型和项目建设为重点,采取超常举措,抢抓机遇,实现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综合

龙山区位于辽源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幅员面积226平方公里,下辖1乡、1镇、8个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168个社、27个社区。

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2223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839万元,增长1.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04508万元,增长2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97886万元,增长14.0%。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0:75.2:19.8调整为3.8:77.5:18.7。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二产业贡献突出,贡献率77.5%,拉动经济增长18.2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5.5百分点。三产业贡献率18.7%,拉动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完成36412万元,比上年下降5.9%;实现农业增加值19839万元,增长1.4%;粮食播种面积5911公顷,粮食总产量33900吨,下降2.1%。蔬菜播种面积680公顷。蔬菜总产量15179吨,下降67.8%。水果总产量4吨,下降94.7%;生猪出栏42754头,增长13.2%;家禽出栏240.2万只,增长167.8%;牛出栏10962头,增长55.0%。肉类总产量9917吨,增长50.9%;奶产品产量3771吨,下降13.1%;禽蛋7955吨,增长34.4%。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2422万元,比上年增加782万元,增长85.5%,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年末耕地总资源6442公顷。农村基层组织中,有1乡1镇。其中:寿山镇18个村、115个社;工农乡10个村、53个社。乡村户数为15912户,乡村人口53315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5739人,乡村从业人员25739人。自来水受益村13个,占46.4%;通电话的村28个,占100%;通有线电视的村15个,占53.6%。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035034万元,比上年增长54.3%;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345230万元,增长31.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320000万元,增长38.0%;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15.5%。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提升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主营业务收入998314万元,比上年增长49.3%;实现工业利润19881万元,增长31.8%;完成新产品产值157535万元,增长38.1%;实现出口交货值131436万元,增长15.2%;工业产品销售率97.9%,提高了0.3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48850万元,比上年增长80.9%;建筑施工面积54.7万平方米,增长18.1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建筑施工面积3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3.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4.5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悄然升级。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656万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57860.8万元,增长37.2%。

对外开放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引资323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3.3%。引进项目10个,其中:工业项目3个,实际使用外资2510万美元,同比增长92.1%;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117万美元,下降6.4%,其中出口117万美元,下降6.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有效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0042万元,比上年增长96.97%,其中:完成城镇投资652940万元,增长47.3%。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74万元,增长336.5%。

投资合理性不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一产业投资48416万元,比上年增长505.2%;完成二产业投资530464万元,增长38.0%;完成工业投资508047万元,增长106.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6.44%;完成三产业投资321165万元,增长398.3%。

财政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3.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7019万元,增长29.4%;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支出48883万元,增长25.6%。其中:住房保障支出2807万元,占支出的5.7%;公共安全支出2933万元,占支出的6.0%;农业支出2422万元,占支出的5.0%;教育支出6907万元,占支出的14.1%;医疗卫生支出2337万元,占支出的4.9%;社会保障和就业16578万元,占支出的33.9%。

教育

教育布局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普及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全区共有小学25所,其中:城区小学11所(公立小学9所、私立小学2所),农村小学14所(有2所是中心小学)。专任教师926人,减少214人。在校学生13948人,减少29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00%。

医疗卫生

医院6所。其中:等级医院6所。其中:一级乙等医院5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495人,其中:执业医师261人,助理执业医师108人,注册护士126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234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7个,社区服务站3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52128人。参合率98.4%(含辽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4.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6.8%。

劳动就业

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计划7200人;下岗失业就业人数4600人;“4050”再就业人数901人;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公益性岗位稳定人数为62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535人,其中异地转移就业2525人,就近就地转移就业1001人;城镇失业人员技能895人;困难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1538人;创业促就业培训372人;培训合格372人,创业成功率达到74%。创建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1个。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含辽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户数户,总人口297443人(市公安局户籍户数和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235543人,占总人口数的79.2%;农业人口61900人,占总人口数的20.8%;人口出生率5.9‰,人口死亡率4.6‰,自然增长率1.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65元,比上年增加1418元,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00元,增加600元,比上年增长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