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市龙山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辽源市龙山区统计分局 2009年3月18日 2008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发展经济、改革开发、改善民生等重点任务,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排除干扰、高效推进了全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综合 龙山区位于辽源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幅员面积226平方公里,下辖2个乡镇、8个街道办事处,28个行政村、168个社、27个社区。 经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03088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9.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2679万元,增长1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9528万元,增长38.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0881万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9.0∶67.4∶23.6调整为7.5∶72.4∶20.1。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上年5.4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增速8.2个百分点。 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二产业贡献突出,贡献率72.5%,拉动经济增长21.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拉动经济增长18.6百分点。三产业贡献率20.0%,拉动经济增长6个百分点。 农业 农业总产值完成34856万元,比上年增长9.28%;实现农业增加值22599万元,增长11.0%;粮食播种面积6068公顷,粮食总产量44916吨,增长0.04%。蔬菜播种面积574公顷(其中:温室大棚面积124公顷)。蔬菜总产量52072吨,增长5.48%。水果总产量70吨,下降38.1%;生猪出栏36782头,增长8.85%;家禽出栏117.5万只,下降5.24%;牛出栏6530头,下降63.2%。肉兔出栏3628只;肉类总产量6214吨,下降22.64%;奶产品产量6892吨,增长0.8%;禽蛋7399吨,增长2.32%。 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财政用于农业生产性支出1240万元,比上年增加343万元,增长38.2%,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年末耕地总资源6463公顷。农村基层组织中,有1乡1镇。其中,寿山镇18个村、115个社;工农乡10个村、53个社。乡村户数为15763户,乡村人口52293人,乡村劳动力资源29075人,乡村从业人员25589人。自来水受益村12个,占42.86%;通公共汽车的村28个,占100%;通电话的村28个,占100%;通有线电视的村14个,占50.00%。国家投资84万元,拟建沼气池700眼,已建成沼气池562眼。乡村公路建设完成39.8公里,累计完成里程286.8公里。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2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01139万元,比上年增长25.0%;实现全口径工业增加值188878万元,增长39.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162010万元,增长45.7%;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53.5%。 工业经济效益质量提升明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1624万元,比上年增长25.6%;完成工业销售产值491371万元,增长26.2%;完成新产品产值98904万元,增长26.7%;实现利润总额7700万元,增长21.6%;工业产品销售率98%,提高0.6个百分点。 建筑业继续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06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年末拥有三级及三级以上建筑安装企业10户,其中二级建筑安装企业2户。 完成建筑业施工总产值37903万元,比上年增长56.9%;建筑施工面积70.9万平方米,增加23.3万平方米。其中:棚户区建筑施工面积55万平方米;实行投标承包面积70.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2.4万平方米,增加16.9万平方米。 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消费结构悄然升级。消费市场稳中趋活,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8527万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限额以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0963万元,增长14.9%。 对外开放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引资111916万元,比上年增长68.2%。引进项目29个,其中:工业项目29个,实际使用外资1020万美元;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55万美元,下降26.7%,其中出口549万美元,下降24.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需求有效扩大,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不断增大。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020万元,比上年增长58.36%,其中:完成城镇投资306020万元,增长57.88%。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255万元,下降17.9%。 投资合理性不断增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一产业投资13483万元,比上年增长595%;完成二产业投资238182万元,增长81.9%;完成工业投资237582万元,增长107.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5.4%;完成三产业投资63355万元,下降4.1%。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49万元,比上年增长40.6%,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9716万元,增长34.9%;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支出25596万元,增长33.7%。其中,交通运输支出937万元,占支出的3.7%;公共安全支出1532万元,占支出的6.0%;农业支出1240万元,占支出的4.8%;教育支出4969万元,占支出的19.4%;医疗卫生支出1203万元,占支出的4.7%;社会保障和就业8810万元,占支出的34.4%。 教育 教育布局得到优化,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普及教育工作深入实施。全区共有小学29所,比上年减少1所。其中,城区小学16所(公立小学14所、私立小学2所),农村小学13所(有2所是中心小学)。专任教师1175人,减少16人。在校学生14531人,减少800人。幼儿园5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261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 医疗、卫生 医院9所。其中,等级医院9所。其中一级乙等医院6所、一级丙等医院2所、二级乙等医院1所。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44人,其中执业医师71人,助理执业医师32人,注册护士70人,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85张。社区医疗服务中心3个,社区服务站3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49618人。参合率80.0%(含辽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15000人,参保率49.26%。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47.9%,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8.9%。 劳动就业 劳动就业取得新进展。年末全区从业人员43375人,其中公益岗位625个。去年年末从业人员42039人,增长0.03%。创造城镇就业岗位9000个,城镇新增就业7199人。在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496人,完成劳务输出13240人,其中完成省外劳务输出5989人。年末全区尚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624人,登记失业率为3.6%。 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人口,(不含辽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户数99712户,总人口283802人(市公安局户籍户数和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224487人,占总人口数的79.1%;农业人口59315人,占总人口数的20.9%;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5.6‰,自然增长率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