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建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市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达143966人,参保率达到90%。圆满完成农村城乡医保参保覆盖率巩固在98%以上,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0%的杭州市考核任务,其中农村居民参保338491人,参保率达99%;城镇居民参保22322人,参保率达98%。全市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单位3210家,参保人数109239人,其中离退休人数22170人;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单位3464家,参保人数100528人,参加工伤保险单位3534家,参保人数85456人;参加生育保险单位家数3495家,参保人数65040人;参加实业保险单位3354家,参保人数65446人;参加被征地养老保险人数33613人。 社会福利事业有序推进。“三级救助圈”网络进一步完善,“低保”标准不断提高。“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全面推进。养老保障和福利水平显着提高。全市共有养老机构17家,养老床位2159张,平均每百位老人的床位为2.32张。全市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共612人(其中农村五保555人,城镇“三无”人员57人),集中供养率为93.51%。城镇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25户,人数745人;农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546户,人数9493人;全市43家福利企业当年在岗残疾职工达1372人,占我市残疾人口10.4%。 对外贸易 对外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外贸出口交货值893777万元(不含税),比上年增长8.5%。全市自营出口额92139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05.9%,比上年增长20.5%。新增自营出口企业35家,新培育外贸出口品牌2个。 利用外资 吸引外资快速增长。全市引进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801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66.4万美元,为年计划的101.6%,比上年增长11.8%。 引进内资 引进内资成绩斐然。全市引进内资项目219个,协议利用内资652228万元,为年计划的179.3%,比上年增长29.29%;实际到位内资399959万元,为年计划的122.3%,增长25.7%。 三、社会事业 科技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推进。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1家。新增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7家,其中省级试点、示范各1家。新增杭州市“雏鹰计划”企业9家。全市累计各级高新技术企业84家,其中国家级16家。新增企业高新研发(技术)中心15家,其中省级2家。全市累计企业高新技术研发(技术)中心10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8家。全年申请专利978件,授权专利657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95件,授权发明专利42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1.5%。 教育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市普通中学29所,在校学生25591人,比上年减少1346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9549人,增加149人;初中在校学生16042人,减少1495人;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3885人,比上年减少509人;小学27所,在校学生22523人,减少1432人。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高中段比例为99.6%。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3308人。普通中小学学校占地总面积127.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72.7万平方米。建德初中完成主体工程,省级标准化学校达到47家,市工业技校创建成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 文化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7万册;全年放映电影3570(不包括金马影院)场次,演出戏剧350场。全市有线电视入户率(含数字电视)达到96.9%;建德电视台全年播出5204小时;建德广播电台全年播出5796小时;全市电视和广播覆盖率分别为99%和100%。文化事业更趋繁荣,“文化四送”、“广电惠民”工程有序实施,文化保护工程扎实推进,标准化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创建成为省级“文化先进市”。 卫生 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臻完善。深入推进“健康城市”和省级“卫生强市”创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机构401个,医疗病床1992张,卫生技术人员2648人,其中个体诊所65个,卫生技术人员165人。村设置的医疗点224个,乡村医生232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均等化项目,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启动市妇保院迁建工程,卫生强乡镇(街道)覆盖率达到87.5%。 体育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全年举办市以上各种体育比赛活动90余次。参加杭州市级以上各类体育比赛运动员560余人次,获各项比赛奖牌87枚,其中金牌27枚,银牌27枚,铜牌33枚。完成游泳健身中心建设,举办第十四届运动会,创建杭州市级以上农村小康体育特色村86个,实现行政村健身苑点全覆盖。 四、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人口保持稳定。年末全市人口为511623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429人,其中非农人口130055人,增加584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为261526人,女性人口为250097人,男女人口比例为1.05:1。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加强,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5.8%。 居民收入 城乡居民生活较快增长。据抽样调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827元,比上年增长12.9%;人均消费性支出21401元,比上年增长36.5%。农民人均纯收入11536元,比上年增长15.2%;人均消费性支出7973元,比上年增长16.3%。 居民储蓄 城乡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全市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32.49亿元,比上年增加18.53亿元,增长16.3%。 住宅建设 居住条件持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5.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71平方米,其中钢筋砖木结构住房66平方米。 五、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建设和管理 城市品位继续提升。桥东、洋安、城西、桥南、洋溪等新城(综合体)建设有序推进,东、南、西入城口沿线道路完成改造,主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开,建城区面积扩展到10.6平方公里,城市化率达到57.5%。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园林城市”为载体,大力推进城市路网改造、城市绿化、市容环境提升、沿江建筑立面改造、背街小巷整治、庭院改善、夜景建设等工程,城区环境持续改善。“数字城管”建成运行,组建中心镇城管执法中队,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公用事业 城市公用事业发展较快。全市拥有公共汽车60辆,座位数2908个,拥有出租小汽车100辆;城区年生活用水量为1194.8万吨;全市居民全年生活用电20774万千瓦时;城区使用液化石油气普及率达到100%;全市公用电话21144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