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2-09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五、国内贸易、旅游

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全年共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37亿元,增长18.5%。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4.72亿元,增长18.0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65亿元,增长24.35%,汽车实现零售额69.9亿元,同比增长3.7%。

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84.34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05%;实现旅游总收入61.20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5.77%。其中,接待国内游客576.64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22.10%,接待入境游客7.70万人次,同比上年增长19.1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8.11亿元,同比上年增长26.74%,外汇收入4788.37万美元,同比上年增长15.66%。新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个、省旅游强镇(街道)1个、省特色旅游村1个;新增省旅游特色经营户(点)5户、区级农家乐经营示范户6户;建成开放老外滩区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新开放旅游景区(点)2个、新增旅行社2家;新评三星级旅行社1家、三花级经济型酒店2家、三星级餐馆5家;3家旅行社成为省百强社。全区9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旅游者452.72万人次,位居全市前列,门票等直接旅游收入2882.76万元,同比上年增长41.45%;15家星(花)级旅游饭店游客接待量45.31万人天数,平均客房出租率达66.87%,实现营业总收入2.14亿元;20家旅行社组团游客122.18万人天,同比增长19.4%,接待游客87.14万人天,同比增长33.70%,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其中,年营业收入突破8000万元的旅行社2家。今年,我区会同相关部门邀请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栏目组拍摄慈城端午民俗和老外滩旅游栏目,并分别在央视一套、四套、十套播出,同时,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组摄制并播放了《走遍中国·魅力江北》,进一步打响江北旅游知名度。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合作领域快速拓展。全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31.81亿美元,同比增幅23.84%;实现自营出口额23.18亿美元,同比增幅22.79%。在国际市场形势不稳定的环境下,出口市场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对东盟、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出现大幅提高。全年实现自营进口额8.63亿美元,增幅26.5%。外经领域不断拓展,新批对外直接投资项目18个,中方投资额2.24亿美元,超额完成全年指标270.65%,位居全市第二。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5991万美元,完成年计划118.17%。高质高效地完成了市级年度指标。

招商引资总量再创新高。全年新批外资项目19个,合同利用外资2.46亿美元,同比增长38.4%;实到外资1.9亿美元,同比增长49.5%。外资项目单体规模达到1294万美元,同比增长54%。引进内资项目329家,注册资金实到额33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大市外注册资本15.48亿元,同比增长45.5%。引进内资三产项目292家,占新引进企业总数的88.7%,占注册资金实到额的94.2%。新引进和增资的千万元项目共61个,呈逐年增长态势。其中,成功与美国三五集团签约合作,拟投资8亿美元打造长三角区域最大的休闲娱乐购物中心。谢家宝庆寺区块成功招引香港九龙仓置地等知名开发商建设宜居住宅项目,湾头休闲商务区与香港华润集团达成合作开发协议建设综合体项目,人民路地块打造宁波市地标性建筑项目招商取得进展。

总部经济建设实现明显突破。全区共11家企业入选宁波市首批优势总部企业,北岸财富航运物流总部基地入选宁波市服务业产业基地和首批优势总部基地。北门户商务区总部基地建设全面启动,一期启动项目中策创意广场开工建设,企业家协会、博洋家纺等企业总部项目进入施工图设计阶段,二期、三期入驻企业基本确定。核心滨水区商务楼宇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超过20亿元汇集高档写字楼、五星级酒店业态的奥丽赛商业广场开工建设,来福士广场、钻石商业广场主体工程竣工并开展招商。

七、城市管理、交通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全年共计维修沥青路面9205平方米,砼路面1610平方米,人行道760平方米,改造下水道253米,路面灌缝累计11100米,灰土填坑洞1350平方米,窨井取泥累计16620座。2011年全区市政设施完好率达89.84%。努力提升绿化增色增香效果。对机场路两侧等五路四桥13万平方米闲置地实施生态绿化建设;对湾头大桥—环城北路两侧1.5万平方米绿实施草籽混播,对桃源小区一期、红梅小区、玛瑙小区等3个小区共1.85万平方米实施居住小区绿化升级改造。完成内河整治11条,整治河道全长约9789米,整治水域面积约133058平方米。城区57条内河三年整治计划基本告一段落。另外,在全市率先组建了江北区智慧城管中心机构,一期已基本完成试运行,建成由37家单位组成的协同网络,整合公安监控、自建视频监控探头共计257路。基本实现源头管理、过程管理和形象管理的“三管理”要求。

交通建设不断推进。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自开始建设累计完成投资为100439万元。一期工程长约7公里,包括东西向A段和慈城连接线,已于今年3月通过竣工验收,被评为工程质量、建设项目管理综合评价双优良工程,二期工程长约16公里,总投资约10.35亿元,包括东西向B段和南北向段,东西向B段长约9公里,5月中旬基本实现无障碍施工,路基工程剩余部分施工有序推进,6月底开始与路面单位陆续进行工作面交接,保障了路面工程顺利开工。南北向段长约7公里,连通杭甬高速大隐互通和杭州湾南连接线慈城互通,终点桩号为K6+906公里,为双向4车道。本年度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共完成投资为15252万元,占年度计划15000万元的101.68%,完成路基工程形象进度的100%,东西向路面工程形象进度的100%,于元旦前后进行交工验收,基本实现了市、区两级政府提出的东西向B段年底建成通车的总体建设目标。

八、科技、教育与人才

科技投入继续加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我区被评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达1.1亿元。拥有享受国家所得税15%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33家,各级企业技术研发机构80家,其中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科技型企业4家,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0家。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2项,市级重大项目4项,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逐步形成。同时,广泛开展区校、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得到新推进,宁波市江北大学联合研究院与企业达成技术合同共计1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共计611.8万元。浙江大学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实质性启动,已入驻研究所5家。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4亿,同比增长21.7%,开发市级新产品227件。获得专利示范企业认定省级4家、市级3家、区级9家,获第十三届中国专利奖优秀奖1个。企业信息化应用步伐加快,新认定市级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4家,区级信息化示范企业19家。全区软件产业发展迅速,全年新增软件和信息服务类企业16家,新增认定软件企业4家,软件产品17件,软件业务收入2.3亿,同比增长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