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波市江北区统计局 2012年1月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八八”战略、“两创”总战略和市委“六个加快”发展战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发展为主线,始终坚持新型城市化和产业现代化“双轮驱动”,加快实施“两江北岸”开发战略,大力构筑“三区三城”,加快实施宜居宜业的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平稳,产业结构优化。经宁波市统计局下管一级初步核定: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87.47亿元,增长10.6%,工业增加值72.86亿元,增长8.0%;第三产业增加值131.81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2.5:38.9:58.6。 财政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全区财政总收入86.9亿元,同比增长3.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16.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7.9%;中央财政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12.8%。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增财力主要投向民生领域。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9亿元,增长19.0%。全年民生领域投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9.8%。其中教育4.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2.8亿元、交通运输1.7亿元、医疗卫生1.3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1.3亿元、农林水事务1.7亿元、科学技术1.2亿元、节能环保0.4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0.3亿元。民生领域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53.0%。 二、农业、农村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6.9万亩,减少0.14万亩;蔬菜种植面积3.6万亩,增加0.1万亩;果用瓜种植面积0.65万亩,减少0.14万亩;生猪出栏6.8万头,增加0.7万头。 2011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产品名称 产量 比上年增长% 蔬菜 62966 -0.5 肉类产量 8292 14.7 牛奶产量 6911 3.4 农村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住房“两改”顺利进行。农村集中住房建设项目开工7个,总建筑面积102.51万平方米,竣工项目4个,总建筑面积42.04万平方米,可安置3518户。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村建设,我区农村住房制度改革试点村达四个,创建国庆和上沈2个市级全面小康示范村。今年新建行政村社区服务中心12个,区域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个,累计建成标准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43个,简约型便民服务中心30个,全区89个行政村实现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全覆盖。新建行政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1家,全区94个行政村有48个村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51%。16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全区累计完成103个村股份制改革,占村总数的93.6%。同时,为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全区加快绿化建设。全年共改造提升平原绿化4400亩,新增绿地1870亩。完成水利工程投资建设4.74亿元,其中重点工程姚江东排一期150万元,姚江东排二期7200万元,姚江干堤9475万元,投资建设湾头部分河道工程及姚江、运河防洪工程2.63亿元,水环境整治209万元,清水河道工程386万元,姜湖水险加固工程120万元,面上工程445万元,城区内河治理3125万元。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88.8亿元。其中288家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94.7亿元,增长12.07%,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0.75%;实现销售产值391.03亿元,产品产销率达到99.07%。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94.46亿元,增长12.04%;实现利税总额29.3亿元,其中利润总额21.5亿元,分别增长23.7%和20.9%。 工业结构继续优化。26个工业行业中,上10亿元行业12个,分别为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纺织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共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57.95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0.7%。 工业转型成效显着。工业产业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长阳科技等新能源、新材料企业落户我区,智能电力电网企业三星科技建设加快推进。宁波(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启动一期建设,投资创业中心向总部经济形态的先进制造园区转型迈出新步伐。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浙大工研院江北公共创新平台稳步推进,江北区大学联合研究院建设不断深化,多个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多家知名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前六大行业 单位:亿元、% 行业 工业总产值 增幅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9.89 10.00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33.56 4.30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4.91 24.37 通用设备制造业 23.32 16.58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8.83 38.39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 18.02 31.30 注: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大小排列。 建筑业快速发展。201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6.6亿元,增长43.2%。全年房屋建筑新开工面积624.8万平方米,增长47%;竣工面积23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6.8%;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9.2万元/人,同比下降6.4%。 四、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4.66亿元,同比增加20.39%,制造业投资16.55亿元、基础设施投资37.74亿元和房地产开发投资65.65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11.44%、26.09%和45.38%,三项投资额增幅分别为56.54%、42.23%和2.72%。 城乡建设不断推进。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应家经济适用房一期(含723套经济适用房、239套廉租房)已于7月份交付,二期(415套经济适用房、220套公共租赁房)已完成土建工程总工程量的80%。三期(建筑总面积4.2万平方米,户数433套)已于11月份开工建设。全年,安置房建设共涉及40个项目,竣工2个,建筑面积22万平方米,可安置2236户;新开工项目9个,总建筑面积112.84万平方米。老小区整治和危房解危整治工作有序推进,红梅小区、桃源小区一期,涉及64幢房屋、2768户居民,整治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已于11月通过竣工验收。特别是对今年3月底鉴定为D级危房的白沙街道戴祠巷2号、3号31户住户实施了解危搬迁,27户居民顺利腾空。实施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丽江西路(江北大道—康庄南路段)年底前建成通车。梅堰路正在进行地下管线铺设和塘渣填筑。莱茵堡北侧规划路提前开工,将于2012年初建成。实施“1310”工程建设,北外环高架快速路已全面开工,绕城高速保国寺互通连接线(机场路北延)工程量完成65%,绕城高速九龙湖互通连接线(大庆南路北延)二期推进前期工作,高速公路江北连接线二期东西向工程即将建成通车。十条骨干道路中,锦绣江花北侧路已建成通车,云飞路、环城北路改线段年内建成,应家经济适用房北侧路全面推进施工,洪塘西路于年底开工、至诚学校西侧路具备开工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