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31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齐齐哈尔市统计局

(2012年3月29日)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全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065.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第一产业增加值237.6亿元,增长11.2%;第二产业增加值445.4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382.8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结构为22.3:41.8:35.9。第一、二、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7.5%、50.2%和32.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815元,增长14.4%。

受国际、国内物价上涨的影响,我市市场物价总体也呈上涨趋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105.7,比上年上涨5.7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106.0,比上年上涨6.0个百分点。

初步核算,全年能源消耗总量1131.2万吨标准煤;万元GDP能耗1.127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4.4%;完成“十二五”目标的24.0%。

2011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71.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1.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190.2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0.2万人。

二、农业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农业产值269.1亿元,增长9.6%;林业产值4.9亿元,下降2.1%;牧业产值170.0亿元,增长12.9%;渔业产值7.4亿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亿元,增长18.7%。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豆薯总产量1076.1万吨,比上年增长8.9%。

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完成1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7.5%。年末大牲畜存栏153.5万头,增长6.2%。其中,黄牛及肉牛存栏82.8万头,增长6.1%;奶牛存栏62.7万头,增长7.5%。全年肉类总产量63.3万吨,增长20.8%。

全市绿色食品国家级原料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200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34.3%,新增200万亩,占全省新增面积的25%。全市“三品”认证数量已达11大系列1490个产品。其中,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数量220个,增长10%;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数量达1270个,增长5.8%;克山马铃薯、大豆,拜泉芸豆,梅里斯油豆角、洋葱,泰来大米,讷河马铃薯,龙江小米,甘南葵花籽,铁锋扎龙鱼,依安芸豆等11个产品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围绕建设“生态市园林城”,推进林业机制创新,全年完成造林绿化面积41.0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3.0万亩,封山育林18.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5%。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0.3亿元,增长13.3%;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88.4亿元,增长19.5%。全年装备工业完成增加值101.1亿元,增长17.1%;食品工业完成增加值120.3亿元,增长13.1%,两大工业基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5%。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67.8,提高10.2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22.8亿元,增长20.9%。实现利税总额101.5亿元,增长10.9%。其中,实现利润57.5亿元,增长6.2%;实现税金44.0亿元,增长17.7%。

建筑业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5.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19.6万平方米;全员劳动生产率90453元/人,比上年增长0.7%。

四、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

2011年末,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面积为29平方公里,占项目区规划面积的22.5%。已开工项目174个,本年完成投资额12.8亿元。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29.6亿元,销售收入117.1亿元,利税18.7亿元。

五、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313.3亿元,增长57.9%;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47.2亿元,下降9.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7.6亿元,下降7.3%。装备、食品等两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45.8亿元,增长17.7%,占城镇工业投资的53.8%。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128个,比上年增加43个,完成投资151.2亿元,下降1.0%。新增固定资产396.6亿元,增长34.5%。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5.2亿元,增长45.0%;商品房销售面积290.0万平方米,增长20.1%;商品房销售额94.7亿元,增长33.5%。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7.2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88.3亿元,增长17.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9亿元,增长22.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49.9亿元,增长17.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7.3亿元,增长17.9%。从结构看,全市“吃”的商品零售额240.3亿元,增长11.0%,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57.6%;“穿”的商品零售额66.7亿元,增长16.6%,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16.0%;“用”的商品零售额92.2亿元,增长16.9%,占全部零售额比重为22.1%。

七、对外经济贸易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位资金126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7倍。全年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项,总投资额1037.4万美元,合同外资640.7万美元。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02888.2万美元,增长15.3%。其中,进口45593.8万美元,增长207.1%;出口57294.4万美元,下降23.0%。

八、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11559.5万吨。其中,铁路2309.5万吨;公路8565.0万吨;航空685.0吨。客运量7492.0万人。其中,铁路1690.0万人;公路5787.0万人;航空15.0万人。

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9亿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8.6亿元,邮政业务总量2.3亿元。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1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5.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6.0亿元,增长25.6%。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38648人次,增长25.4%。其中,外国人29787人次,增长25.1%;旅游外汇收入1126.0万美元,增长26.0%。

九、财政和金融业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4.5亿元,增长34.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0.1亿元,增长38.4%。全市地方财政支出280.4亿元,增长19.5%。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0.3亿元,增长15.5%。

2011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81.5亿元,比年初增长11.0%。其中,企事业单位存款278.3亿元,增长6.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84.4亿元,增长13.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37.2亿元,增长17.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72.5亿元,增长17.2%;中长期贷款余额254.0亿元,增长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