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2011年,全社会交通运输业增加值4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拥有在运船舶793艘245万吨,完成水运营业收入56.42亿元,比上年增长18.0%。拥有公路营运车辆2563辆;完成客运周转量6.12亿人公里、货运周转量4.82亿吨公里。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470公里;年末内河通航里程161公里,完成内河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78万吨。 邮电通信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3.18亿元,比上年增长6.0%,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42亿元,增长7.0%,邮政业务总量1658万元,下降20.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达15.22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9.04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用户3.16万户;农村住宅电话用户4.90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15万户。实施电信网络扩容提速工程,年末互联网用户3.83万户,其中,家庭用户3.35万户,比重达87.5%。 旅游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我县荣获“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县”,游子山森林公园通过国家森林公园验收,桠溪镇—大山自然村成为南京乡村旅游点十强。成功举办第十一届螃蟹节暨首届国际慢城大地艺术节和第三届国际慢城金花节、荷花节、年货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旅游节庆知名度得到显着提升。全年接待游客258万人次,增长39.5%,实现旅游总收入23.16亿元,增长30.1%。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完成28.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00亿元,增长33.4%,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3.52亿元,非税收入完成4.48亿元。中央上划收入完成10.3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人15.54亿元,缴库社会保障基金收入2.91亿元。财政支出得到有效保障。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7.3亿元,比上年增长42.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07亿元,公共安全支出1.21亿元,教育支出4.4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0.94亿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0.4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7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67亿元,环境保护支出1.41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0.84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4.51亿元,交通运输支出0.58亿元,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0亿元、住房保障支出0.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6.04亿元,缴库社会保障基金支出2.91亿元。 金融业全年运行态势良好。截止2011年末,全县人民币各项存款148.12亿元,各项贷款133.2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7.20亿元和34.48亿元。各项存款中,单位存款62.87亿元,比年初增加9.87亿元;个人储蓄存款82.53亿元,比年初增加8.89亿元。信贷结构得到优化,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61.13亿元,比年初增加12.02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1.72亿元,比年初增加22.71亿元,其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7.10亿元,比年初增加6.8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新建宝塔小学及附属幼儿园。拥有普通中学15所,其中:高级中学4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拥有职业中学1所。拥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拥有小学31所,教学点13个。全县普通中学、小学和职业中学在校人数分别为16829人、18185人和3001人,分别比上年减少1944人、增加331人和减少275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人数110人。拥有幼儿园33所,在园幼儿9856人。初中学生升学率为96.6%。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2011年,腾楷网络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县按新标准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已达22家。23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全县高新技术产品累计总数106个。新发展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总数达21个。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14人被列入市“321”人才计划领军型人才,2人列入市科技创业家培养对象。专利申请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共申请专利1128件,其中发明专利244件,专利授权388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电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县共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4.98万册,书刊文献外借人次3.5万人次;博物馆1个,接待参观人数4.4万人次。加强文化遗产和设施建设,新增朝墩遗址、水阳江古代水利设施、周氏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拥有省级“非遗”项目14项。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全年组织送文艺演出100场次,送科技图书下乡3000册,送电影下乡860场,举办“幸福高淳大舞台”广场文艺演出22场。积极加强广电基础设施建设,共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用户11.94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139万户,成为省有线电视“户户通”县。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和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均为100%。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建成投入使用县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和阳江中心卫生院,完成35个村卫生室的新、改建。截止2011年末,全县共有医院16个,卫生院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实有床位141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77人,其中:医生523人。全年诊疗总数为133.6万人次。 新农合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参加人数达31.4万人,参保率为100%。全县新农合累计报销73.49万人次,报销金额9905.60万元。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投资5.6亿元的县体育场、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年末全县共拥有体育场馆5个,全民健身活动设施170个。群众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举办了县第四届老年人综合性运动会、乒乓球、象棋、围棋、固城湖冬泳活动、金花旅游节自行车慢骑、第九届沿固城湖万人健身徒步行等一系列活动。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先后在省级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比赛中获得了6个第一、4个第二、5个第三的较好成绩。 十一、环境保护和能源消耗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着。2011年7月我县成为江苏省第一个国家级生态县。全省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我县总分名列全省第二,环境质量指标得分名列全省第一。完成固城、东坝、桠溪三镇1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国家级试点工作,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57座,铺设污水管网30公里,集镇污水处理率达90%以上。完成固城湖清淤19.3万立方米,疏浚畅通乡级河道34条86.6公里,整治河塘261个。新增省级生态村10个、建成绿化示范村20个。 环境质量日益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21个,总投资3402万元。全县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面积11.7平方公里;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面积11.7平方公里。全年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名列全市第一。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72801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0.8%;产值单耗0.047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4.0%。煤炭消费量15万吨;汽油消费量83吨;柴油消费量4158吨;燃料油消费量4116吨;天然气消费量302万立方米;电力消费量41515万千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