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淳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淳县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高淳调查队 201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三最”幸福高淳为统领,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生态与产业共进,加大创新驱动力度,扎实推进产业、科教、民生、生态、城乡、民生“六个现代化”进程,全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我县再度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4.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09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为171.09亿元,增长14.1%,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37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为96.07亿元,增长11.0%。三次产业的结构由上年的9.6:58.3:32.1优化调整为9.2:58.1:32.7。 大力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实现就业再就业138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500人次;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3万人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8%,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是:经济总量不大,产业层次偏低,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升级步伐有待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收难度增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发展。20l1年,全县共完成农业总产值4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9.03万亩,总产量达到18.6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9%和1.5%;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2.22万亩,比上年下降10.4%,油料产量为1.65万吨,比上年下降26.3%;蔬菜种植面积9.06万亩,产量达到24.66万吨;食用菌总产量2.45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县茶园面积1.67万亩,茶叶产量667吨。作物结构进一步调优,粮经比由2010年的49.31:50.69调整为50.79:49.21。 林业生产加快发展。新增绿化造林面积1.4万亩,全县造林面积达24.2万亩,四旁(零星)植树46.7万株,幼林抚育实际面积2.98万亩,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93万亩,水果产量3889吨,年末实有油茶面积0.12万亩,盆栽植物6.30万盆,观赏苗木234万株。 渔业生产克服50年一遇的旱灾保持稳定。2011年,全县养殖水面面积12.68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4.16万吨,比上年增长3.2%,其中:养殖产量达到3.97万吨,比上年增长3.4%,占水产品产量的95.4%。全县螃蟹产量达到1.51万吨,比上年增长25.8%。 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年末生猪存栏6.58万头,比上年增长2.7%;出栏头数12.48万头,比上年增长2.1%;家禽出栏只数为472.86万只,比上年增长2.1%,肉类总产量为1.67万吨,比上年增长1.6%,禽蛋产量0.95万吨,比上年增长2.9%。 高效农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县拥有高效农业面积1.32万亩;拥有设施农业面积8.98万亩;拥有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2011年,全县新认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13个。武家嘴农业科技园率先升级为省级农业示范园,建设智能玻璃温室面积1.6万平方米。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得到加强。2011年,共投入资金达3.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95%,完成各类水利土方564.8万立方米。其中,成功抗御严重旱情,投入抗旱补水资金7200万元,在水碧桥架机72台套、三坝架机106台套,补水1.75亿立方米。新建改造排灌泵站17座,杨家湾枢纽节制闸工程顺利通过水下验收,胥河治理工程基本完成。农业机械化程度有所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0.37万千瓦。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47.25万亩,机耕面积59.7万亩,机播面积24.60万亩,机收面积351.10万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总产值672.91亿元,比上年增长24.7%,主营业务收入673.69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工业利润34.55亿元,比上年增长71.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完成产值471.29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6.19亿元、利润33.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6%、31.7%、77.1%。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继续得到有效控制。 建筑业继续快速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建筑业施工产值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9.8%,新开工面积137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6.8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21.4%、6.5%。建筑业从业人员达7.17万人,占全县从业人员比重达到25.8%。2011年,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强县”,新增一级资质建筑企业3家,获国家优质工程2项、省优质工程12项,2家建筑企业进入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0.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4%,其中:完成工业投资额161.27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7.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56.60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6.50亿元,比上年增长47.2%。 五、城乡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围绕建设“城乡一体化生态幸福高淳”,完成大丰河景观改造一期、芜太路城区段人行道、老城区相关道路沥青摊铺、县城老小区出新等重点工程项目,城北科技新城道路拉框基础全线贯通。基本完成区域联网供水工程。镇村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对40个村庄实施整治改造,创成省市康居示范村5个。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完成康桥家园、丁家唐家等保障安置房14.5万平方米。交通设施重点工程强力推进,完成游子山环山路工程、桠溪生态路路面工程、S239高淳东段拓宽工程、桠杨线、晶定线项目、S246项目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0公里等工程,开工建设固城湖大桥至水碧桥干线、圩区南北新干线等工程。 六、内外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增长。201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0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8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31.8%。全力打造“苏皖现代商都”。启动城北中央商务区,华淳商城项目,苏皖汽车城9家4S店等项目开工建设,其中东风日产、北京现代、雪佛兰等3家4S店竣工开业。 对外贸易成效显着。2011年,全县出口创汇额达到3065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全年协议注册外资1160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6.1%。实际到账外资607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