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邮电通讯事业继续快速发展,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主要邮电业务实物量与上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函件1551.46万件,增长0.6%;包裹15.66万件,增长11.9%;汇票69.33万张,增长0.9%;特快专递46.93万件,增长18.2%;国内长途电话4204.8万张;国际长途电话39.84万张。全市市话、农话交换机容量达24.31万门,比上年增长35.43%。全年市话、农话新装电话6.14万部,年末实有电话机数达27.22万部,其中市话话机达19.62万部,增长35.1%,农村电话机达7.6万部,增长29%;长途自动交换机容量12120路端。移动电话发展到13407户,比上年增长92.2%;无线寻呼发展到86757户,比上年增长53.3%。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1995年,我市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59.6亿元,增长16.7%;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0.6亿元,增长37.5%;农民对非农业居民零售额9.6亿元,与上年持平。 各种经济类型消费品零售额全面增长。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29亿元,增长2.9%;集体经济消费品零售额31.5亿元,增长22.7%;私营、个体、联营及其他经济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23.3%。 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正向大市场、大流通、大商业格局迈进。全年新建、改建、扩建市场90处,年末全市共注册登记商品交易市场436处,比上年增加12处,其中消费品市场415处,生产资料市场21处。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突破300亿元,达到342.6亿元,比上年增长87.4%。其中消费品市场成交额138.85亿元,增长12.3%,生产资料市场成交额203.75亿元,增长243.9%;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21处,过20亿元的市场发展到4处,4处过20亿元的市场成交额合计达253.4亿元,占全市成交额的73.9%。 控制物价上涨工作卓有成效,实现了年初确定的控价目标,物价指数有明显的回落。但物价总水平依然过高,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生活带来一定影响。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59家,合同利用外资金额2.7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1.3%、14.1%,但项目规模扩大,项目平均外资额比上年增长4.4%;资金到位情况较好,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3%。至1995年末,全市共有注册登记的“三资”企业1169家,其中,中外合资1056家,中外合作54家,外商独资59家;已投产开工的“三资”企业702家;累计成立海外企业22家。 出口创汇快速增长。1995年全市出口创汇3.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2%,其中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分别达1.65亿美元和1.7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7%和18.9%。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增多,旅游配套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效益稳步提高。全年共接待国外、港澳台同胞及华侨旅游者5156人次,其中外国人3702人。 七、财政、金融、保险 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上下大功夫。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7%,其中工商税收7.1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4%}地方财政支出13.41亿元,比上年增长9.67%,财政连续11年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部门执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加强信贷管理,调整信贷结构,各项存贷款大幅度增长,贷款投向基本合理。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246.15亿元,比年初增加62.71亿元;贷款余额达207.22亿元,比年初增加36.71亿元。银行现金收入440.61亿元,支出428.02亿元,货币净回笼14.12亿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市参加企业财产保险的单位有5679家,参加家庭财产保险的有40.99万户,参加人身保险的有59.38万人。全年保费收入达2.8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保费支出达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赔付率为51.1%,比上年下降7.3个百分点。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规划日趋合理,城市供水、供气能力增强,城市道路、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年末市区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94.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942公里;城市下水道总长度513公里;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达830辆,营运线路长度2799公里,全年城市客运总量18336万人次;拥有出租汽车数由上年的1118辆增加到2075辆;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8726万吨,比上年增长0.29%,自来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扩大到970万平方米;全年供应煤气总量1185万立方米,供应液化石油气总量26875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5.6%、29%,煤气液化气气化率由上年的82.5%提高到90.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4.7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成绩。1995年工业废水处理量9764万吨,工业粉尘回收量71.2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27.61万吨,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4.8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面积达87.7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教兴市”战略深入实施。年内我市荣获“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全年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200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24项,国内首创或领先65项,国内先进水平的46项,省部先进水平的65项。另获省科技进步奖16项,省星火计划奖17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535处,其中专业科研机构23处。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年专利申请420件,当年实施专利技术163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9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2639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全市科技成果转换率达87%。 1995年我市确定了“教育强市”的目标,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6712人,比上年增长22.5%;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58万人,比上年增长17.9%;普通中学271所,在校学生24.29万人,比上年增长4.7%;职业中学和技工学校79所,在校学生4.12万人,比上年增长5%;小学1435所,在校学生28.51万人,比上年下降5.9%;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7.75万人,比上年下降23.9%。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年内我市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命名为“全国文化模范市”。年末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151处,其中影剧院14处,文化馆8个,博物馆6个,公共图书馆9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馆藏图书106万册。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有线电视台9座。全市共安装有线电视41.9万户,其中有线电视台12.54万户,有线电视站29.36万户。全年出版各类图书170万册,刊物、报纸54万份。年内成功地举办了’95中国·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