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6年2月17日) 199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八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其特点是:宏观调控显现成效,经济运行基本平稳,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城乡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初步统计,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40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44.4亿元、252.7亿元和107.14亿元,分别增长6%、13.1%和13.9%。但微观经济效益不够理想,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物价总水平依然偏高,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等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依然突出。 一、农业 农业生产战胜连续低温阴雨和洪涝等自然灾害,取得较好收成。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积极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创汇农业。粮食生产在自然灾害袭扰和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达到167.76万吨,播亩单产410公斤,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油料、蔬菜、水果等农作物再获丰收。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1995年完成造林补植面积25163公顷,绿化植树591万株;巩固了原有绿化成果。 畜牧业生产成绩显着。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24.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1%,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9.8%。肉、蛋、奶等产品产量有较大幅度增长。 水产品养殖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5020公顷,比上年增长6.8%;水产品总产量达1.55万吨,比上年增长16.3%。 农业生产条件有所改善。1995年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78.6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农用载重汽车6857辆,增长14%;农用拖拉机23575台,下降2.8%;排灌机械动力48.07万千瓦,下降6.5%;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5.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1%,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4.1%。全市化肥施用量(折纯)11.02万吨,增长9.2%;农村用电量16.25亿千瓦时,增长11.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4401吨,增长8.6%,地膜覆盖面积2.4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比重由上年的11.2%提高到12.2%。但由于农业投入不足,一些地区生产条件改善不大。 二、工业和建筑业 继续深化企业改革,深入开展“质量管理效益年”活动,狠抓扭亏增盈工作,取得较大成效。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经济克服重重困难,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23.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5.14%,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34.89亿元。在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国有经济完成92.78亿元,集体及其他经济完成42.11亿元;轻重工业均衡发展;地方工业完成56.93亿元,中央省属工业完成77.96亿元。 大中型工业企业主导和骨干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数13%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和利税所占比重分别达到79.6%和81%。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产品质量有所提高,产销衔接较好,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达97.3%。30种重点考核的工业产品中,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21种。 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企业集团、兼并破产、分离、分流、增资改造等取得较大成绩,20户列入国家、省、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的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山东农药”股票在上海交易所挂牌;市、区县属企业集团发展到25户;对新华、冶金两个集团实行了国有资产授权经营试点;对24户市属企业实施了兼并、租赁、破产,促进了存量资产的优化。 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年内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0.16亿元,其中利润总额9.03亿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6.89%,比上年提高6.4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资金利税率由上年的9.54%增加到9.91%;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105.79%下降到97.33%;成本费用利润率由上年的2.47%增加到2.88%;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03次,基本与上年持平;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31848元/人,比上年增长46.1%;工业增加值率28.03%,比上年提高1.39个百分点。但企业总体经济效益仍然不高,企业亏损面29.9%,亏损企业亏损额5.66亿元,均比上年有所增长。 建筑业继续稳步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9.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全年县及县以上施工企业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2%。年末全市有资质等级建筑施工单位发展到539家,全年平均职工达到24.6万人。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投资增幅明显趋缓。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比上年增长5.6%,增幅比去年回落了7.9个百分点。其中,县以上完成投资48.6亿元,与上年持平,增幅比上年回落11.5个百分点;农村集体完成投资59.4亿元,增长2.6%,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 在县及县以上单位固定资产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18.1亿元,下降20.3%,更新改造投资17.6亿元,增长33.1%;中央、省属项目完成投资20.4亿元,增长1%,地方项目完成投资28.2亿元,下降0.7%;农林牧渔业投资0.4亿元,工业建筑业投资27.7亿元,商业、运输、邮电业投资6.9亿元,住宅投资7.6亿元,其他投资6亿元。 新开工项目得到有效控制。全年新开工项目401项,比上年减少50项。施工项目704项,竣工项目401项,竣工率57%。 重点工程建设加快。全市18项重点工程完成投资8.1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6.9%,是近几年完成投资任务较好的一年。淄博电力工程,市邮电局程控电话三期扩容工程,山东农药厂3万吨离子膜烧碱工程,市焦化煤气新增1万用户工程,新村东路、张北路改建工程等均竣工交付使用。南定热电厂13万千瓦机组扩建、淄博蓄电池厂军品生产线易地重建、太河水库大坝除险加固、淄博平板玻璃厂300吨级浮法玻璃等工程进展顺利。 四、公路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公路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运输能力不断提高。全市公路货运量达3194万吨,比上年增长5.5%,货运周转量165531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8%;公路客运量965.3万人,比上年下降1.5%,客运周转量7800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0.9%。专业运输公司营运不满负荷,客运量、货运量均有较大下降。公路营运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629公里,其中当年新增114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