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1994年,我市城乡市场购销两旺。市场商品货源充裕,基本实现供需平衡。各类商品销售均比上年有不同程度增长,消费水平普遍提高,消费档次进一步拉开。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3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28.2亿元,增长27%;非国有经济零售额60.1亿元,增长39.3%。 城乡集市贸易繁荣活跃。全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突破150亿元,达到152.2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年末城乡集贸市场登记数为420个,其中成交额过10亿元的市场发展到了4处,比上年增加2处,4处过10亿元市场成交额占全市集贸市场成交额的68.6%。城乡集市贸易为活跃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生活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4年,由于国家相继提高了部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粮油等商品的销售价格,加之职工工资大幅度提高等多种因素,全市物价上涨幅度仍然过大。 六、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贸易工作取得新进展。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增加,领域扩大。年内新批“三资”企业193家。三资企业客商直接投资额1.9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9.5%。 出口创汇快速增长。1994年全市自营进出口企业和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分别达0.98亿美元和1.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8.8%和65.3%,全年出口商品供货总值达到48.74亿元,比上年增长60.3%。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国际游客5992人次,比上年增长13%。 七、财政、金融、保险 财税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实现了由旧体制向新体制的平衡过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9.46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其中工商税收5.94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地方财政支出1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9%,财政连续十年实现收支平衡。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各项存贷款大幅度增长,贷款投向基本合理。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183.6亿元,比年初增加53.3亿元;贷款余额达171亿元,比年初增加34亿元。银行现金收支相抵,货币净回笼1.5亿元。 保险事业有新发展。全年保费收入达2.3亿元,保费支出达1.19亿元,赔付率为58.4%。全市有5544户企业参加了企业财产保险,32.96万户居民参加了家庭财产保险,65.55万人参加了人身保险。 八、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成绩显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环境配套等设施明显改善。年末城市总面积296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106.7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度1709公里,道路面积1866万平方米;年末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达734辆,营运线路长度1684公里,全年客运总量6367万人次;拥有出租汽车数由上年的798辆增加到1118辆;全年自来水供水总量38511万吨,自来水普及率100%;集中供热面积由上年的459万平方米扩大到516万平方米;煤气液化气,气化率由上年的73.6%提高到82.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9%,人均拥有公共绿地面积5.7平方米。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截止1994年底,全市五区已建成14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72.1平方公里;建成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达7.5平方公里。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市取得各类科研成果285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13项,国内首创或领先63项,国内先进水平的157项,省部先进水平的51项。另获国家发明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奖38项,省星火计划奖14项。年末全市拥有各类科研机构584处,其中专业科研机构24处。科技市场日益发展壮大,全年专利申请400件,当年实施专利技术118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392项;技术合同交易额7900万元,比上年增长88.1%。全市科技成果转换率达87%,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内淄博大学等各工作进展顺利,淄博职业学院正式成立。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所,在校学生5478人,比上年增长21.8%;中等专业学校12所,在校学生1.34万人,比上年增长24.3%;普通中学276所,在校学生23.2万人,比上年增长8.5%;小学1848所,在校学生30.3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以上,幼儿园在园儿童10.18万人,比上年减少7.9%。 文化广播事业蓬勃发展。1994年全市各类电影放映单位496个,艺术表演团体3个,影剧院和开放礼堂8个,文化馆和群艺馆9个;图书馆9个,馆藏图书99.3万册;全市共有广播电台4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100%,电视台5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0%以上。年内成功地举办了′94淄博国际陶瓷琉璃艺术节,进一步促进了我市对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804个,比上年增加24个,其中医院205所,疗养院3所,门诊部(所)531所;全市拥有病床床位1.41万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7万人,比上年增长3.5%,其中中西医师6659人,护师、护士5354人,分别比上年增长6.3%和5.9%。全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体育事业成果明显。我市运动员在国内外各类体育比赛中,获世界锦标赛冠军1个、亚军1个,亚洲现代五项锦标赛冠军1个;获国家级金牌7枚、银牌12枚、铜牌3枚。在十七届省运会上我市取得金牌总数第二名的好成绩。群众体育运动活跃,全市有43.8万人次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十、人民生活与人口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1994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3276元,比上年增加832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05%;农民人均纯收入1669元,比上年增加381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66%,全市农村奔小康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有所增加,年末每百户城乡居民家庭拥有耐用消费品情况如下: 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8.4平方米和24.3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加0.2和0.7平方米,住房质量也普遍提高。 居民储畜存款大幅度增加。年末城乡储蓄存款余额114.9亿元,比年初增长42.35%,其中城镇79.11亿元,增长42.21%,农村35.79亿元,增长42.66%。 劳动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职工队伍稳定,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市职工总人数为62.26万人,比上年略有增长;职工工资总额为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32.1%;全年职工平均工资为4392元,比上年增加1065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