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2年3月7日) 1991年是“八五”时期的第一年,也是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胜利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按照市委“保持稳定,强化科技,加快开放,深挖潜力,全面发展”的方针,团结实干,开拓进取,克服种种困难,全市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在稳定中协调发展,为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业生产稳定发展,经济效益开始回升,农业生产取得丰收,市场繁荣,物价稳定,人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科技、教育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取得明显进步。全市整体经济实力显着增强。据初步统计,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3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国民生产总值1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国民收入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一、农业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业生产获得丰收。1991年,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围绕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进步步伐,取得重大成果。1991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种植业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林业产值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牧业产值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副业产值1.6亿元,比上年减少6.9%。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289.92千公顷,总产达166.9万吨,总产比上年增产13.5万吨,增长8.8%。每公顷单产5757公斤,比上年增产547公斤,增长10.5%。棉花、蔬菜、肉类、禽蛋等也比上年有所增产。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农业科技、生产服务体系、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吨粮田建设、旱作农业技术开发、百公斤皮棉开发都取得重大进展。1991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59.32万千瓦,农村用电量8.66亿千瓦时,化肥施用量10.42万吨(折纯),现代化条件和农业抗灾能力都有所提高。 二、工业 工业生产紧紧围绕搞好大中型企业和“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努力开拓市场,调整结构,克服困难,保持了工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经济效益的逐步回升。 工业生产全面稳定增长。1991年全市共完成完成工业总产值277.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1%。完成年计划的106.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208.1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8%,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33.79%。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全民工业146.78亿元,比上年增长8.41%,集体工业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25.32%;轻工业5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7.29%,重工业150.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5%。经济效益效益走出低谷,开始逐步回升。1991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8.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58%,实现利税2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6.94%,均高于同口径产值增长速度。全年工业销售利税率达到14.8%,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为14.4%,与上年基本持平。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97天,比上年减少5天。扭亏增盈初见成效,亏损企业有所减少。在1367个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减少到253个,亏损面比上年降低6.0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有所提高,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1398元/人,比上年增长8.97%。其中:全民工业达到49357元/人,比上年增长6.17%。但工业净产值率比上年降低2.73个百分点,仅为25.68%。 产品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实现新产品产值6.8亿元,出口产品产值16.5亿元,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在全市重点考核的30种主要产品中,完成年计划的16种,占53.33%。比上年增长的16种,其中:自行车、棉纱、铁矿石、生铁、钢材、硫酸、塑料等产品比上年增长20%以上。 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市重点考核的288项产品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率达到94.44%,比上年增长2.24个百分点,全市优质产品产值达到75.5亿元,优质产品率由上年的33.80%提高到36.21%,国家、省监督抽查我市产品质量合格率91.25%,也比上年有所增长。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固定资产原值169亿元,比上年增长8.13%。大中型工业达134个,比上年增加17个,其中:大型企业35个,中型企业99个,在大中型工业企业中,已建立科技开发机构85处,从事技术开发人员5275人,全年共开发项目394个。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控制总量,保证重点,增加经济发展的后劲。1991年,全市全民和城镇集体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48亿元,比上年增长37.20%。其中: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26.23亿元,比上年增长33.55%,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完成3.25亿元,比上年增长76.10%。生产性投资完成24.07亿元,比上年增长32.90%,非生产性投资完成5.41亿元,比上年增长60.32%。全民基建完成16.59亿元,更新改造完成7.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46%和31.40%,地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不减,全市省以下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67%。其中:市、区县属完成19.84亿元,比上年增长62.2%。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市21项重点工程,共完成建设投资11.84亿元,基本达到计划进度要求,其中:南定玻璃厂5万吨引进生产线,张店水泥厂、磷酸一铵、邮件处理中心、周村变电站、柳泉路延伸等7项已经实现投产或竣工。丙烯腈、聚醚、建陶、色料釉4项工程已具备投料试车条件;引黄供水实现了简易供水,焦化煤气工程主要设备已安装80%。 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85.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9.8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19.4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5%,竣工面积62.9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4.21%。 1991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26.46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新增的生产能力有:合成氨2万吨,丙烯3.5万吨,塑料14万吨,汽流纺3936头,水泥37万吨,铸铁件36万吨,瓶罐玻璃5万吨,自来水供水能力26.7万吨/日,学生席位12039个,医院病床780张。 四、公路交通、邮电 公路交通事业继续发展。1991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2062.5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347.5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9.45%。全市的乡镇都达到晴雨通车,其中有108个乡镇铺设了沥青路面公路,占乡镇总数的88.5%。年末全市各类民用汽车达到3.72万辆,比上年增加0.51万辆。年内全市公路货运量达2443.5万吨,货物周转量达12.32亿吨公里,公路客运量达1092.1万人,客运周转量74100万人公里,都比上年有较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