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化解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攻坚克难中继续前进。一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以转型升级为主线,围绕建设“三生融合·幸福温州”,强力实施“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战略,强化投入,优化环境,统筹城乡,保障民生,全市经济和社会保持平稳较快较好发展,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3350.87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01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750.6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493.21亿元,增长9.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278元,增长8.2%(按年平均汇率折算6546美元)。 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3.2:52.2:44.6,第三产业比重较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4.5%,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比重达到81.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6.1%,其中食品类和居住类涨幅较大,分别上涨11.8%和7.0%;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5.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4.6%,烟酒类上涨2.8%,交通通信类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均上涨1.9%,衣着类上涨1.7%。全年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5%,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4%。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2.29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30万人,分别增长22.5%和14.9%;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2.6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8%,比上年末下降0.18个百分点。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4.73万人,实现转移就业2.45万人。 二、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51.52亿元,比上年增长89.2%;投资率为52.3%,比上年的31.7%提高20.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40.31亿元,比上年增长92.1%,其中工业性投资330.54亿元,增长19.8%;基础设施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房地产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限上投资额由上年的全省第6位跃居第3位。 按产业分,限额以上第一产业投资4.81亿元,增长211.8%;第二产业投资351.57亿元,增长27.1%;第三产业投资1183.93亿元,增长126.0%。民间投资947.31亿元,增长112.9%,占限额以上投资的61.5%。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全年限额以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4.14亿元,增长56.4%,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182.94亿元,增长102.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111.91亿元,增长54.7%;教育设施投资28.17亿元,增长111.9%;卫生设施投资17.52亿元,增长142.0%;文化艺术和广电影视设施投资8.91亿元,增长292.5%。 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施工项目3870个,比上年增加1262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897个,增加861个。全年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31项,当年完成投资额401.15亿元,其中年内新开工重点工程项目56项。年内已建成或基本建成项目23项,主要有:温州浅滩一期围涂工程、临江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温州沿江防洪堤工程鹿城段、洞头连港环岛公路、温州瓯江口航道治理二期工程、泰顺人民医院迁建工程等项目。年内续建项目80项,主要有: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工程、珊溪水利枢纽平苍引水工程、温州永强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诸永高速公路温州段延伸工程、温州市社会福利中心、温州医学院新校园、温州市瓯海大道西段快速路工程、七都大桥等项目。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680.55亿元,增长151.6%,其中住宅建设投资473.45亿元,增长145.8%。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226.07万平方米,增长28.8%;竣工面积417.58万平方米,增长36.3%。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35.51万平方米,下降40.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13.38万平方米,下降41.1%。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29.09亿元,下降25.5%,其中住宅销售额191.61亿元,下降28.0%。 三、农业和农村建设 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6.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73.12亿元,增长5.4%;林业产值3.90亿元,增长3.4%;牧业产值40.57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56.06亿元,下降4.0%;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83亿元,增长8.1%。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49.2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2.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58.30千公顷,下降2.9%。全年粮食总产量为93.10万吨,增长6.3%。在经济作物中,水果、蔬菜、茶叶增产,油料、糖料等作物减产。 全年肉类总产量13.74万吨,比上年增长0.7%,除猪肉增产外,牛肉、羊肉和禽肉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年末生猪、牛、羊和家禽存栏均有所下降。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6.29万吨,比上年下降4.1%,其中海洋捕捞43.30万吨,下降4.1%;海水养殖10.50万吨,下降4.4%;淡水产品2.49万吨,下降3.5%。 全市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68.52亿元,年末拥有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286座。全市旱涝保收田面积74.46千公顷,有效灌溉田面积135.57千公顷,其中机电排灌面积96.29千公顷。全市农(渔)业机械总动力230.25万千瓦,增长2.5%;农村用电量89.80亿千瓦时,增长25.7%。 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进展。2011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786个,累计5120个;新增市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50家,累计205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8家,累计201家。新增无公害农产品产地79个,新增绿色食品13个。继续深入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和“共同跨越六大行动”,完成整治村建设466个,实施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32个,实施农业开发项目74个。 四、工业和建筑业 2011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7073.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工业增加值1546.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8.7%。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9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30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轻工业产值1479.76亿元,增长13.3%;重工业产值2823.25亿元,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4194.40亿元,增长13.1%;完成出口交货值717.21亿元,增长8.6%,占销售产值比重为17.1%。 规模以上工业中,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1236.05亿元,增长15.6%,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幅3.0个百分点。全年新产品产值453.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9%;新产品产值率为10.5%,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按行业分,有14个大类行业产值超1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696.6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8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等6个大类行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