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29 温州市统计局

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年末全市拥有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家、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3个、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136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242家;省级科技强县5个。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8家,累计399家。全年专利授权11184项,累计64776项;年末有国家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国家级专利试点企业4家、省级专利示范企业82家。

人才建设着力推进。年末全市有国家级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家,省级13家;市、县人事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24万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人员6.25万人,增加3485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有文化站131个,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博物馆6个,艺术表演团体10个,电影放映单位27个。全年艺术团体演出1269场次;院线电影放映79145场次,观众248.68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52395场次,观众1215万人次。年末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6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2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408.4万册(件),年总流通量438.77万人次。全市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8%,有线电视用户165.69万户。

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4973家,其中医院104家,卫生院223家,村卫生室机构数2870家,各类诊所1087家。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42164人,其中医生19330人,平均每万户籍人口有医生24.21人。全市医疗机构病床22783张,平均每万人有病床28.54张。全年医疗机构诊疗病人5291万人次。继续推进农村健康工程,全市已参合农村人口518.76万人,参合率99.02%,人均筹资369元。全市新医合门诊受益人数976.04万人次,补偿金额1.79亿元;住院受益人数32.96万人次,补偿金额14.30亿元。

全市有公共体育场馆33个,独立设置的业余体校8所,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和健身苑点11544个。全年我市运动员在世界杯总决赛获3金1银1铜,在亚洲锦标赛获1金,世界杯站赛中获6金1银1铜,南昌城运会获9金4银9铜,在全国比赛中获38金77银44铜的好成绩。全年全市共有9个乡镇通过省级体育强镇的检查验收,累计83个;累计省级体育强县5个。全年发行体育彩票11.62亿元,比上年增长6.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798.3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47.82万人。全市当年计划生育率为85.2%,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85.0%。当年含往年补报出生人口性别比120.95,其中一孩、二孩和多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1.48、151.24和234.99。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49元,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3337元,增长15.0%,其中食品类支出8460元,占36.3%。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243元,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10137元,增长20.2%,其中食品类支出4553元,占44.9%。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3.84平方米。年末每百户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34.3辆,比上年增加6.1辆;每百户农村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18.5辆,比上年增加5.7辆。

全年全市缴存住房公积金49.65亿元,自房改以来累计缴存251.93亿元,年末余额156.98亿元。全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17.69亿元,累计发放贷款202.01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09.91亿元。全年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130.15万平方米,其中经济适用房开工面积22.75万平方米;在建保障性住房面积235.09万平方米。

全市设镇65个,街道办事处60个,乡6个。全市有居民委员会(含社区)533个,村民委员会5405个。年末实有社会团体1796个。

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85.77万人,比上年增加23.2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及自由职业者168.13万人,增加22.84万人。当年实缴基本养老保险费70.36亿元,全市享受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职工31.49万人,发放养老金61.00亿元。参加工伤保险204.36万人,当年实缴工伤保险费3.10亿元。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39.47万人,城镇职工当年实缴基本医疗保险费25.5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支出13.21亿元。

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88万人,发放保障资金3.18亿元。民政部门接受社会各界捐赠款3.22亿元。全市慈善系统共募款3.18亿元,支出救助金2.42亿元;资助贫困学生22659人,资助金额4386.03万元。全年办理结婚登记88572对。

十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其他社会事业

全市水资源总量为88.76亿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5.2%;总供水量20.41亿立方米,下降3.6%。市区自来水日生产能力90.5万立方米,年供水量25151.72万吨。全年造林面积3.22万亩,其中建设防护林2.78万亩,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18.8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60.03%。

生态建设成效显着。全市已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国家级生态乡镇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79个。全市建成国家级绿色学校6所,国家级绿色社区3个。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Ⅰ级标准的55天,达到Ⅱ级标准的281天。全市地表水市控及市控以上站位54个,水质在Ⅰ至Ⅲ类的站位24个。市区有取水的两个饮用水源地年度达标率为100%。市区区域环境噪声昼间等效声级平均值58分贝,比上年下降2分贝;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70.8分贝,下降2.5分贝。

节能减排取得积极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1%。33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的单位增加值能耗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市COD排放量比上年下降2.71%,二氧化硫排放量比上年下降3.06%,氨氮排放量下降2.18%,氮氧化物排放量上升3.85%。全市已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14座,实际处理水量65.8万吨/日。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95%,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96.6%。

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3081起,死亡676人,直接经济损失5754.6万元,分别比上年下降9.1%、3.6%和3.1%。

全市有律师机构88个,律师1085人,全年办理国内各类诉讼辩护案件30338件。各级人民调解机构调解各类纠纷23389件。全年办理国内公证79055件,办理涉外公证56196件。

注:1.本公报所列部分数据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