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199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淄博市统计局 (1993年3月10日) 199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市跨入了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行列。初步统计:全市社会总产值达到470.51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74.26亿元,比上年增长30.5%,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8.65亿元,增长46.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0.2%上升为22.5%;国民收入为145.04亿元,比上年增长39.5%。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企业经济效益不够理想,物价上涨幅度较大。 一、农业 农村经济持续发展。1992年各级政府重视农业发展,认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进一步建立健全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科技进步步伐。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29.47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种植业产值16.32亿元,下降1.4%;林业产值1.07亿元,增长28.0%;牧业产值10.06亿元,增长25.8%;副业产值1.72亿元,增长5.0%。受特大干旱影响,粮食有所减产,棉花减产幅度较大。 牧业生产全面发展,除生猪存栏量比上年略有下降外,其他肉类、禽蛋产量和大牲畜存栏等都持续增长。 1992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61.2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其中:农用拖拉机26671台,减少2.3%,农村用电量达11.7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7%,化肥使用量9.98万吨(折纯),减少4.5%。农用水利设施继续改善,新建一批地下渠、防渗渠,进一步节约了耕地面积和水资源,有效灌溉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科学种田进一步发展,吨粮田建设,旱作农业技术开发取得较好成绩,桓台县实现了“双千县”(亩产千公斤粮食,每亩收入1千元)。但农业尤其是山区、丘岭地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较脆弱。 二、工业 1992年,全市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认真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促进了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3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245.3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全民所有制企业完成167.3亿元,比上年增长13.9%,集体所有制企业完成76.2亿元,增长26.2%;轻工业完成67.1亿元,重工业完成177.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和18.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工业经济效益逐步回升。据初步统计,1992年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实现利税29.0亿元,增长16.6%,创净产值62.4亿元,增长25.0%,工业净产值率为25.1%,与上年基本持平。工业销售利税率为14.6%,资金利税率为12.6%,“两率”均比上年有所提高。流动资金周转速度为171天,比上年延缓4天。乡及乡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净产值计算)为12377元/人,比上年提高22.18%,企业亏损面为11.5%,比上年减少3.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8亿元,比上年下降7.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国有和城镇略有增长,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猛增。1992年全市国有和城镇集体单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商品房投资增幅较大,市属投资和重点工程投资明显下降。国有单位完成25.6亿元,比上年下降2.2%,城镇集体完成4.3亿元,增长31.2%;生产性投资完成22.3亿元,下降7.4%,非生产性投资完成7.6亿元,增长41.0%。在国有投资总额中:基建完成14.2亿元,下降16.1%,更新改造完成8.4亿元,增长11.3%,商品房建设投资2.3亿元,增长1.4倍;从隶属关系看:省属以上投资完成9.9亿元,增长2.8%,市属完成10.6亿元,下降28.8%,区县属完成9.4亿元,增长89.9%。投资收到明显效果,1992年全市新增固定资产原值22.2亿元,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21万吨,水泥16万吨,硫酸2万吨,丙烯4.1万吨,饮料酒2.2万吨,日用陶瓷2156万件,改建公路48.7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24.2公里,学生席位1.37万个。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我市21项重点建设工程共完成投资8.0亿元,由于国家安排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减少,再加资金短缺,因此只完成年计划的88.7%,与上年相比下降32.7%。主要建设项目:丙烯腈工程5月份一次投料试车成功,侯庄铁矿转入试生产,污水处理厂已试运行,焦化煤气工程安装用户近1.5万户,张辛公路拓宽工程全线通车,腈纶工程“八站一网”全部试运行,市博物馆已交付使用。 1992年我市农村集体经济投入猛增。全市农村集体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计划投资5万元以上)达2525个,比上年增加1175个,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1亿元,比上年增加2倍多,农村集体与城镇集体投资之和比全市国有单位高出0.7亿元,是建国以来第一次。 四、公路交通、邮电通讯 公路交通事业继续发展,1992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175.7公里,比上年增长5.5%,其中高级、次高级路面里程1515.5公里,比上年增长12.5%,年末全市各类民用汽车45191辆,其中客车10146辆。年内全市公路货运量达 2761.7万吨,比上年增长13.0%,货物周转量14.0亿吨公里,增长13.6%;公路客运量1168.2万人,客运周转量81269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6.97%和9.67%。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1992年末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11万门,长途自动交换机500路,可与全国各地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拨通话,移动电话和无线电通讯发展迅速,移动电话达1356部,比上年增长2.14倍。年内建成了市邮件处理中心。全市邮电业务计费总量达13193万元,年末电话机总量9.35万部,分别比上年增长81.4%和6.1%。 五、商业、物价 城乡市场繁荣。1992年全市实现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5.93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42.4亿元,增长31.1%,社会集团消费品零售额7.1亿元,增长32.1%,农业生产资料零售额6.4亿元,增长8.6%。从所有制形式看:各种经济类型都有很大的发展,全民商业零售额20.3亿元,集体商业零售额21.1亿元,个体商业零售额1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8%、22.8%和26.5%。主要消费品零售量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主要消费品零售量如下: 城乡集市贸易大幅度增长。各区县按照发展集市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方针,发挥各自优势,相继建成了82处专业批发市场,全市城乡集贸市场达到470家,比上年增加26家,成交额达到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8.1%,其中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30.8亿元,比上年增长3倍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