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潘集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9 淮南市潘集区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延续了上年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投资项目继续增多,在建项目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总量继续攀升。全年50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66个,当年新开工项目124个,竣工项目126个,分别比上年增长27.7%、11.7%和40.0%。房地产开发项目3个。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1521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98031万元,增长8.0%;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408652万元,增长133%,房地产投资14838万元,比上年下降58.0%。在项目投资中,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34个,总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7个,分别比上年增加47个和12个;地方工业投资增势强劲。随着“工业强区”战略的稳步推进和一批招商项目的落地建设,全区地方工业建设项目达到57个,比上年增加10个,完成投资234158万元,增长83.8%;民间投资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区500万元以上民间投资项目达到93个,比上年增加17个,民间投资达到252911万元,比上年增长117.6%。在潘煤、电、化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安徽(淮南)煤化工产业园、朱集西矿建设快速推进、朱集矿和潘一东矿进展加速,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开工建设,田电二期、平电三期和潘集大电厂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重点工程完成投资42.97亿元。

五、商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8亿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限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76亿元,比上年增长58.3%。

招商引资工作再创佳绩。全年新批内资项目94个,外资项目1个。实际利用外资81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4%,实际到位市外资金53亿元,增长89%。进出口总额达到6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1.1%,其中出口18万美元。

六、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66456万元,比上年增长31.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581万元,增长23.1%。在财政收入中,国税收入33709万元,增长38.1%,地税收入22059万元,增长8.2%。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更加侧重于对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全年财政支出86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教育支出33310万元,增长51.9%;文化体育支出1199万元,增长51.4%;医疗卫生支出10405万元,增长29.8%。

2011年,全区金融机构继续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运行平稳,存款和贷款均有所增加。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8亿元,比年初净增4.67亿元,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2亿元,比年初净增4.8亿元,增长16.1%。年末各项贷款余额42.3亿元,比年初净增6.7亿元,增长18.9%。

七、教育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启动了学前教育试点工程,开工建设7所乡镇公办幼儿园,全面完成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资金4700万元;免除中小学杂费2477万元,免除农村学生教科书费475万元,为844名农村贫困大学生实施助学贷款498万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14所,专任教师3153人。在校学生38917人,比上年减少4732人;毕业生11489人,比上年减少1654人;招生8861人,比上年减少5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8.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88.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36.3%。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年未共有卫生机构18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个,卫生防疫站1个,妇幼保健站1个。医院、卫生院床位1130张,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087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0.3‰,婴儿死亡率9.4‰,产妇住院分娩比例达到100%。

八、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公安人口统计年报显示,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为45.0万人,比上年增加0.4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3.7万人,女性人口21.3万人。全区非农业人口8.9万人,农业人口36.1万人。全年出生6769人,出生率为15.0‰;死亡1853人,死亡率为4.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9‰。全年实施节育手术8642例,人口出生政策符合率94.7%。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064元,增长2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56元,增长18.4%,提前一年实现了“1676”奋斗目标中的农民收入目标。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170元,增长23.5%,其中食品、衣着、居住支出分别增长31.0%、6.1%、15.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8%,比上年下降3.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2平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

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加强。年未全区城镇低保人口5789人,农村低保人口14946人,五保户供养人口4019人,全年发放低保资金2607.4万元,发放五保户补助资金479万元,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45%,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全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0550人,比上年增加2427人。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1826人,比上年增加8712人,农村居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311058人,参合率为100.6%,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发放城乡居民医疗救助金757万元,比上年增加295万元;全区农村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为79516人,比上年增加43328人。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区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按可比口径计算。

5、2011年国家统计制度改革,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为计划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