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23 大兴安岭地区统计局

限额以下单位发展壮大。经营相对灵活的限额以下商业企业和个体户商品销售活跃,逐步成为拉动消费增长的生力军。全区限额以下贸易企业及个体户共实现零售额297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4.6%,对全区消费品市场的推动作用愈加增强。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8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8.9%。

六、对外经济贸易及旅游业

据海关统计,2011年全年进出口总值完成88714万美元,增长25倍,其中出口完成1222.4万美元,比上年下降61.3%;进口完成87492万美元,增长338倍。

对俄经济技术合作继续发展。境外采伐完成50.6万立方米,和去年同期持平;在外劳务人员1481人,比上年下降6.7%。

旅游业稳步增长。全年接待各类旅游者29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4.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75795万元,比上年增长36.6%。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2011年全区完成公路客运量153万人,比上年增长6.8%;完成旅客周转量2324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8.2%。完成公路货运量714万吨,比上年增长8.8%,完成货物周转量149184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9%。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2011年全区完成邮政业务总量6508万元,比上年下降22.9%;通信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1151万元,增长1.5%。全区共有移动电话40.8万户,增长11.8%;本地电话用户13.4万户,比上年下降6.3%;国际互联网用户7.1万户,增长18.3%。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31853万元,比上月增加26290万元。其中单位存款余额749332万元,比上月减少6034万元;个人存款余额1233805万元,比上月增加39842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89251万元,比上月减少5729万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2868万元,比上月减少4440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65294万元,比上月减少1289万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为55544万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财产险收入6707万元,增长19.6%;寿险收入48837万元,比上年下降1.8%;全年赔付额为17005万元,比上年增长42%,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3328万元,增长37.2%;寿险赔付金额13677万元,增长43.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区共有普通中学35所,招生6978人,在校生23065人,毕业生8617人。普通小学60所,招生2750人,在校生19946人,毕业生3900人。幼儿园59个,在园幼儿5662人。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招生1319人,其中专科822人、中专497人。学年末在校学生4159人,其中专科2870人,中专1289人。

科技活动取得新成果。研究所从业人员138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138人。全区科技经费支出2845万元,全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9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2011年,全区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个,博物馆3个。中短波转播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22座、电视转播发射台2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87.4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4%。有线电视用户96993户,比上年增加19581户。

2011年,全区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26个、卫生院35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633张,卫生技术人员443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12人,注册护士1284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1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个。全区共有县(区)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47个。

2011年,全区运动员在国内比赛中成绩显着,全年共获得34枚金牌、10枚银牌、5枚铜牌。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继续出现负增长趋势。公安年报数据显示,全区人口出生率4.66%。,死亡率6.49%。,人口自然增长率-1.83%。。年末全区总人口51639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9063人,占总人口比重87.0%。男性人口263926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1.1%;女性人口252464人,所占比重为48.9%。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5。18岁以下人口69207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3.4%;18~60岁人口371159人,所占比重71.9%;60岁以上人口76024人,所占比重14.7%。

据对全区360户城镇居民家庭调查显示,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0元,比上年增长1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918元,比上年增长12.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9%,比上年上升0.1个百分点。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量增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较快增长。2011年末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92618人,比上年增长6.6%。其中在岗职工89510人,增长5.9%。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再创新高,达到26692元,增长29.4%。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支出8111万元,比上年增长15.7%。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3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1.5%。拨付救济、救灾和低保资金到位额7921万元,比上年增长18.9%。

注:1、公报中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或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由于统计制度方法的变化,个别指标总量的增长情况与上年公报发表的数据不一致,均以本公报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