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奉贤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今年,我区积极倡导“体育生活化、生活体育化、锻炼科学化”的健身理念,认真开展好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节等各类主题活动,举办了“迎新春”系列健身活动,“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培训了第八、第九套广播体操,推进了十大系列品牌赛事等,在全区营造了“天天运动,人人健康”的良好氛围。据统计全年共组织活动500多场,参与人数40余万人。 十一、人口、就业、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稳定增长。至年末,全区户籍总户数20.35万户,户籍总人口为52.35万人,比上年增加17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52万人,占总户籍人口的65.9%,比上年增加7954人。户籍人口出生人口2786人,出生率5.35‰,死亡人口3810人,死亡率7.3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97‰。户籍人口人均期望寿命81.98,比上年增长0.24岁,其中男性期望寿命为79.59岁、女性为84.25岁。 就业及培训工作实现新突破。挖掘新的就业增长点,完善各方面就业服务。全年完成新增就业岗位36338个,完成区下达全年指标的121.13%;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51人;扶持成功创业组织520户,带动就业2015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3211人。举办春季大型招聘会、大中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秋季大型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27场,累计为1300多家单位招录5600多人次。设立外来农民工就业服务窗口,外来从业人员求职登记3350人,成功推荐2250人。为20家企业开展定单培训20个,培训惠及1040人次。 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稳步提高。据城镇和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27011元,比上年增长12.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15004元,比上年增长13.8%。至年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228元,比上年增长20.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34元,比上年增长7.3%。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25辆,家用空调182台,移动电话212部,家用电脑90台。平均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汽车7辆,彩电154台,洗衣机74台,热水器58台,移动电话169部,家用空调70台,家用电脑33台。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0.0平方米;农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74.0平方米。 住房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年内,筹措廉租住房房源42套(35套已完成,7套签订意向),新增实物配租8户,新增租金补贴150户,累计受益家庭达670户。筹措公共租赁住房2148套、19.9万平方米。开工建设动迁安置房160万平方米,市属项目12.7万平方米11月1日正式开工。自筹建设的5.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完成地下车库和基础工程。92万平方米农民集资房整修和2.8万平方米直管公房改造工程,完成前期计划、申报和相关准备工作。全年完成拆迁户数1966户,拆迁房屋面积151万平方米。圆满完成学实活动中提出的安置历年在外过渡动迁户三年行动计划,年内安置1182户,至此,2009年之前动迁并在外过渡的5263户动迁户全部安置完成。 社会保险改革稳步推进。至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9.4%。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33.57万人,增加209.9%。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18.76万人,增加81.7%。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2.71万人,增加219.8%。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8.68万人,增加82.6%。顺利完成镇保、综保企业从业人员向城保平稳过渡。共完成“综保”向“城保”过渡15.7万人,“镇保”向“城保”过渡5.6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推行。新农保养老金标准平均提高80元/人·月,养老金投保人数为4.59万人,养老金发放人数为4.71人,发放金额2.44亿元。为南桥新城大型居住区建设落实2981名征用地人员的小城镇保险。全年共办理新征(失)地农民参加小城镇社会保险21件,涉及征(失)地农民3476人。逐年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新农合筹资标准由2010年690元/人·年提高到930元/人·年;区、镇两级政府投入资金由2010年的400元/人·年提高到612元/人·年。2011年全区新农合补偿208.92万人次,合计补偿金额11784.81万元,其中门诊补偿206.62万人次,补偿金额5425.34万元,住院和门诊大病补偿2.3万人次,补偿金额6308.37万元;大病补助51.1万元。 社会救助工作深入开展。2011年,全区共有59272人次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保障金2658.75万元,19797人次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救助资金549.67万元,对32186人次重残无业人员发放补助金1664.04万元;年内共实行医疗救助3554人次,发放救助资金2070.86万元;全年资助学生1576名,发放助学资金486.85万元。 老年福利事业不断加强。至年末,全区有养老机构29家,拥有床位4105张,其中年内新增266张;老年日托机构9家;标准化老年活动室278家,年内新增10家;有居家养老服务社19家,服务人员1563人,累计完成服务对象7300人,新增服务对象300人。 十二、环境保护和公共安全 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完成。我区第四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项目任务共计有80项目标任务,包括市级36项、区级44项,累计完成投资35.4亿元,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第五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基本形成,共设8大专项,78个项目(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固体废物处置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业区污染防治与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环保能力建设和特色示范建设)。 各项环境监测指标保持优良。年内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良好水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4.6%。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年月降尘平均为7.13吨/平方公里。主要河道水质稳中趋好,全部达到相应功能区要求。固体废物得到有效处置,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东、西部两大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全面完工,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2万吨,现我区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8万吨。星火开发区建成7公里污水收集管网,有效解决该工业区的污水收集处理难题。 绿化环卫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至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达2523.44万平方米,其中公共绿地374.22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地274.97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25.56%,建成区绿地率为25.23%。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至年末,我区建成区共有公厕163所,垃圾箱桶9128只,环卫机械总数307辆。农村地区建有公厕220所,农村家庭卫生设施普及率达90%。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到20.26吨/日,无害化处理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