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21 延安市统计局

延安市统计局

(2012年3月8日)

2011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总揽工作全局,凝心聚力谋发展,攻坚克难抓落实,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着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一、综合

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显着增强。初步统计,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13.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6.69亿元,增长7.4%,拉动总体经济增长0.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15.45亿元,增长10.9%,拉动总体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1.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1.21亿元,增长12.8%,拉动总体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71.8∶20.2调整为7.8:73.2:19.0。人均生产总值为50807元,折合8060美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产值152.2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7.4%,其中农业产值118.24亿元,增长8.0%;林业产值3.88亿元,增长14.4%;牧业产值26.34亿元,增长6.7%;渔业产值0.31亿元,下降2.0%;服务业产值3.49亿元,下降2.6%。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86.69亿元,增长7.4%。

粮食产量稳步增长。全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94.37万亩,比上年减少20万亩,下降6.4%,粮食总产量68.47万吨,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3.0%。全年园林水果总面积为404.64万亩,增长3.5%。水果总产量256.55万吨,比上年增加23.25万吨,增长10.0%,其中:苹果产量为243.81万吨,比上年增加22.3万吨,增长10.1%。全市蔬菜面积30.85万亩,增长5.3%,蔬菜产量93.01万吨,比上年增加4.87万吨,增长5.5%。年末蔬菜大棚数量达到15.14万座,比上年末净增加2.66万座,增长21.3%,其中温室大棚达到9.07万座,占蔬菜大棚的59.9%。

畜牧业生产发展态势较好。年末全市牛存栏14.09万头,下降2.1%,全年出栏4.42万头,增长8.8%;生猪存栏68.70万头,出栏69.78万头,分别增长12.9%和10.2%;羊子存栏57.94万只,增长7.1%,出栏33.14万只,下降0.7%;家禽存栏361.83万只,增长11.6%,出栏347.1万只,增长8.1%。全市肉类总产量6.84万吨,增长10.4%;禽蛋产量2.59万吨,奶类产量0.76万吨,分别增长8.2%和6.5%。

林业生产稳步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82.28万亩,零星四旁植树939万株,育苗面积3.78万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稳步增长,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789.4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74.45亿元,增长10.8%,拉动全市总体经济增长7.4个百分点,对全市总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6.6%。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477.41亿元,按现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21.0%。按隶属关系分:中央省属企业完成产值1381.73亿元,增长20.5%;地方工业完成产值95.68亿元,增长30.1%。按轻重工业分:重工业完成产值1439.45亿元,增长20.8%;轻工业完成产值37.96亿元,增长28.9%。按行业分:煤炭工业完成产值146.31亿元,增长16.7%;石油开采业完成产值598.82亿元,增长27.2%;石油加工业完成产值638.73亿元,增长16.0%;烟草业完成产值30.33亿元,增长25.0%;电力工业完成产值32.74亿元,增长18.5%;其他工业完成产值30.49亿元,增长36.8%。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原煤2917.86万吨,比上年增长14.6%;生产原油1623.14万吨,增长1.3%,其中:延长油田股份公司生产原油926.01万吨,增长0.5%;加工原油996.93万吨,下降2.6%;生产卷烟33.3万箱,下降2.6%;生产天然气7.86亿立方米,增长1.2倍;生产水泥69.87万吨,增长14.8倍。

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9.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实现利润177.43亿元,增长46.6%;税金总额283.82亿元,增长14.3%。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9.0%。

四、固定资产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15.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2%,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4.35亿元,增长30.2%。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完成20.18亿元、408.15亿元和236.0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9.4%、28.8%和29.7%。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374.39亿元,增长29.7%,其中,石油开采、加工业完成投资279.5亿元,增长35.9%;煤炭工业48.41亿元,增长31.5%;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41.45亿元,增长14.2%。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邮政及仓储业投资55.39亿元,增长28.6%;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完成投资108.78亿元,增长34.8%。

建筑业生产情况良好。全年全市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6.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2%。全市91个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产值6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14.98亿元,增长26.7%。全年共签订合同额70.2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8.6万平方米。

五、国内贸易、旅游、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其中:批发和零售业113.17亿元,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16.57亿元,增长15.5%。

全年接待旅游人数2050万人次,增长41.3%,其中:海外旅游人数12.01万人次,增长40.6%。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10.05亿元,增长43.8%,其中:外汇收入908.5万美元,增长37.9%。

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扬。受粮食、肉禽、蛋等食品类涨价幅度较大影响,全市CPI持续上扬。全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5.1%。从居民消费八大类看,呈现出“七升一降”态势,食品类涨幅较高,上涨12.1%,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8个百分点,其中:粮食类上涨10.2%、蛋类上涨18.0%、肉禽及其制品涨幅高达26.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烟酒及用品也保持着较高的上涨态势,分别上涨4.1%、3.2%、2.4%、2.4%;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分别上涨0.4%和0.6%;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6%。从城乡看:城市上涨5.4%,农村上涨4.8%。

六、财政、金融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4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0.73亿元,增长14.8%。在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62.93亿元,增长27.2%;非税收收入57.79亿元,增长3.7%。财政支出223.82亿元,增长16.1%,其中:住房保障支出10.27亿元,增长65.1%;教育支出40.92亿元,增长35.1%;医疗卫生支出15.52亿元,增长19.8%;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6.45亿元,增长15.2%;节能环保支出9.58亿元,增长10.7%;农林水事务支出32.89亿元,增长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