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3-21 咸阳市统计局

咸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401元,比上年名义增长2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5%。其中,工资性收入26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41.1%;家庭经营收入2734元,增长13.6%;财产性收入503元,增长26.7%;转移性收入490元,增长37.2%。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701元,比上年增加834元,增长21.6%。全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3.47:1(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比上年降低0.27个百分点。

咸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咸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64万人,登记失业人数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就业培训1.82万人,创业培训1.24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25.9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9万人,转移就业规模达110.5万人,创经济收入121.4亿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5亿元。

全年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0.54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7.8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职工人数60.3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30.4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2.28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将基础养老金标准由原来的55元提高到80元,为49.7万人发放了基本养老金2.9亿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为591.7万人次补助医药费用7.04亿元。全市共办理农村居民进城落户19.2万人。

全年社会福利性收养单位12个,共有床位1160张,收养人数812人。年末纳入城市低保3.9万户、9.1万人,支出23293.5万元;纳入农村低保9.3万户、24.1万人,支出33234.6万元。农村五保对象8643人。给城市低保户每人每月按30元,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按每人每月13.3元发放物价补贴。城乡低保户和五保户取暖费标准再次提高,城市低保户提高到每户600元,农村低保户和五保户提高到每户200元。全年共下拨各类救助补助资金7.45亿元,惠及33.1万城乡低保对象和7815名五保供养对象,实施城乡医疗救助13.7万人次,临时救助7256户。

十三、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318天,渭河出现断水面污染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9%。全市二氧化硫排放总量90982吨,比上年削减4.5%。氮氧化物排放量104194吨,增长11.1%。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64887吨,削减4%。其中工业和生活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0135吨,削减11.7%;农业源排放量34752吨,增长3.7%。氨氮排放总量6355吨,削减5.2%。其中工业和生活氨氮排放量4706吨,削减6.3%;农业源排放量1649吨,增长0.7%。

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496起,同比下降3.9%;死亡141人,与上年持平;经济损失1290.9万元,同比增长39%。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28人死亡,交通事故损失106.6万元。火灾事故死亡1人,火灾事故损失412.9万元。

注:1、本公报部分指标为初步统计数;

2、本公报水果产量包括果用瓜;

3、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计算;

4、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5、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2010年不可比,本公报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农户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范围包括城镇项目投资、非农户项目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

6、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