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得到新的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先后举办迎新春联欢文艺晚会、“红歌红舞家家乐”擂台赛、元宵节民间特色文艺汇演等系列大型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举办“颂歌献给党”巴南区庆祝建党90周年大型红色经典群众歌咏大会、“我把红歌献给党”红歌合唱比赛(3场)、“品红色经典,扬中华精神”巴南区庆祝建党90周年红书回放文艺汇演、“党旗飘飘”巴南区书画摄影作品展、文艺精品镇街巡演等各类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100余场;开展红歌传唱活动如滨江红歌会、知青山庄红歌会等累计达3000余场,参与人数达96万多人(次)。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完成了5737套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安装任务,初步建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9%;完成数字化电影放映6000余场,放映场次比去年递增50%;继续巩固和保持一村(社区)一月一场电影的目标,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放映观影率达100%。 体育运动全面发展。群众体育红红火火,2011年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共举办了跳绳、登山各类群体活动及赛事568次,其中500人以上规模赛事70次。加大了体校建设,引进教练员6名,选派教练员10人、管理人员2人、裁判员12人参加了市级以上培训,开展体教结合,向市优秀运动队和市级体校以及各类院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17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200名,累计达到1195名。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累计达到284个;建设农民体育健身广场2个,累计达到5个。建设完成社区健身路径100条,累计达到437条;建设完成登山步道1条,累计达到5条。同时,充分发挥公共体育场馆的社会功能,积极向社会开放。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2011年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启动三甲医院创建工作,已积极和多家市级三甲医院商谈;区人民医院业务综合楼改造装修工程项目主体已经完工,装修进入概算评审阶段、妇儿分院已完成主体工程;区中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已完成内部精装修;东温泉镇卫生院已投入使用,二圣、惠民卫生院的标准化改造已完成主体建设,均在进行装饰工程;21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已全部动工。全区农村居民参保人数为55.78万人,参保率为96.76%;城镇居民参保人数为11.59万人,参保率为98.09%。全年全区现有医疗卫生机构40个,其中,医院35家、卫生监督所1家、卫生疾控防治中心1家、妇女保健机构1家、中等护士学校1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1家。共有病床3961张,卫生机构人员数5084人,卫生技术人员4351,其中:医生1597人,其他技术人员141人。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着。全区已婚育龄妇女161181人,其中无孩妇女9835人,占6.1%,一孩妇女125993人,占78.2%,二孩妇女24325人,占15.1%,多孩妇女1028人,占0.6%。当年符合政策生育率97.1%。 城乡收入稳步提高。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53元,同比增长15.0%。农民人均纯收入8251元,同比增长22.4%。 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切实做好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8395人,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156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29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2%。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将创业培训对象扩大到微小企业老板、职校毕业生、大学生村官和西部志愿者等群体,共举办了130余场“政府促进就业”社区院坝招聘会,帮助9千余人实现了就业,同时,还输送4182人到市信息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就业,“充分就业社区”和“充分就业村”创建达标率分别达95%和61%。 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城乡低收入群众生活得到保障。2011年,全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0957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077人。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收养单位43个,床位4126张。2011年末,全区有198个村、81个社区居委会。 注: 1、本公报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据,正式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按现价计算,增速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