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947人,在校生11102人,毕业生3028人;高等教育招生8.28万人,在校生26.58万人,毕业生7.0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5.02万人,在校生14.44万人,毕业生3.5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77万人,在校生7.44万人,毕业生2.02万人;普通初中招生6.17万人,在校生18.46万人,毕业生5.86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49万人,在校生33.43万人,毕业生6.2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237人,在校生1382人,毕业生15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4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图书馆藏书量212.66万册。全市有广播电台2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农村广播人口覆盖率100%,无线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19%。电视台2座,电视发射及转播台6座,电视人口覆盖率99.69%,农村电视人口覆盖率99.41%。全年出版图书1450种,总印数9100.58万册;印刷出版杂志88种,总印数1301.23万册;印刷出版报纸33种,总印数35632.68万册。 全市年末拥有卫生机构2919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2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099个;卫生机构床位24347张;卫生技术人员28638人,执业医师10491人,注册护士12284人,药师1336人。 完成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协办工作,成功举办中朝国际足球赛。参加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获7个一等奖、16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参加全国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取得金牌1枚、银牌2枚、1个团体第四名、5个第五名、3个第八名。 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贵阳奥体中心对外开放,全年共开展大中型全民健身活动50多次,开展体育指导服务进社区、进农家等活动20多场次。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年末市区道路总长度达到872公里,道路面积1348万平方米,桥梁188座,其中立交桥17座。公交运营车辆2303辆,折合标准运营车辆2677标台,运营线路总长度550公里,公交客运总量56487万人次。城市出租汽车4823辆。 全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117.5万立方米/日,供水管道长度达到3072公里。全年供水总量22542.17万立方米,售水总量16963.90万立方米,其中公共服务用水2713.44万立方米,居民家庭用水10489.82万立方米。 年末有煤气用户49.91万户,其中家庭用户49.64万户。全年煤气供气量25237万立方米,家庭用气10302万立方米;液化气用户20.5万户,液化气供气量3.6万吨。 市区污水处理厂7座,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5.3%。全市空气污染指数年平均值为64,年降水PH值为5.45,全年空气质量为优或良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95.62%,市区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0.07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0.049毫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0.03毫克/立方米,保持在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内;地面水环境质量保持良好状况,城市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5.83%,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全年平均气温14.0℃。全年相对湿度78%。 年末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6850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7047公顷,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1341公顷,建成区绿地率42.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32平方米。 十二、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20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4300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食品类的增长分别为50.2%、37.0%和12.7%,医疗保健和教育文化类的支出分别增长3.3%和1.2%,其它商品和服务、衣着、交通和通信的支出呈下降趋势,分别比上年减少11.2%、3.3%、2.4%。城市居民每百户拥有的家用汽车和移动电话机数量分别为12.7辆和211.11部。 农民人均纯收入7381元,比上年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94元,比上增长25.3%,其中其他商品和服务、居住、衣着类消费支出增长较快,分别为52.7%、44%、43%;食品支出增长29.1%,家庭设备用品类增长26.4%;医疗保健支出增长19.1%;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4%;仅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呈下降趋势,比上年减少16.6%。农村居民每百户居民拥有的空调、家用汽车、热水器和移动电话分别比上年增长59.8%、56.6%、34%和30.3%。 全年施工住宅面积36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2.5%,其中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426.31万平方米。全年新开工住宅面积890.3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5%,其中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64.31万平方米。全年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资额40.72亿元,其中用于廉租房9.95亿元;保障性住房施工面积622.15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107.47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竣工面积37.23万平方米,其中廉租房竣工15.20万平方米。 全年城乡统筹就业人数达121001人,比上年增长36.9%,就业困难对象实现再就业10351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35587人。新增就业岗位85414人,比上年增长45.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9%,比上年上升0.08个百分点。 全市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04.05万人,比上年增长15.9%,其中在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5.67万人,比上年增长17.8%,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8.38万人,比上年增长7.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8.08万人,比上年增长12.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05.57万人,比上年增长3.4%;参加生育保险人数89.24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7.57%。 全市城乡各级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共105个,有床位5067张,年末收养人员2384人;城镇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8个,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184个;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达13.52万人,其中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7.45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6.07万人;国家抚恤、补助优抚对象总人数达到13476人;全年民政部门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4381万元,受益人数达5.6万人次。 十四、安全生产 全年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死亡299人,比上年下降9.4%。全市工矿商贸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3起,死亡56人,同比分别下降28.3%和3.4%。 注释: 1.公报中所列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均为当年价格,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