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1年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357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6%。其中:出口19549万美元,增长40.2%;进口16191万美元,增长36.7%。三资企业出口稳居我市出口主力地位,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1721万美元,占全市对外贸易份额的60.8%,增长35.1%。其中三资企业出口7005万美元,增长45.5%;进口14716万美元,增长30.7%。 银行、保险和证券 2011年,常德武陵农村商业银行挂牌营业,成为我市第一家地方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民生银行落户常德。全市金融机构存款稳步增长,本外币年末各项存款余额为1154.1亿元,比年初增长19.5%,其中单位年末存款余额为327.5亿元,增长23.5%;个人储蓄存款783.4亿元,增长19.2%。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544.9亿元,比年初增长16.8%,其中本外币短期贷款为234.6亿元,增长4.2%;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为308.9亿元,增长30.0%。 全市有寿险公司16家、财险公司16家、保险代理公司1家。保费收入共45.2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财险保费收入9.4亿元,增长18.1%;寿险保费收入35.7亿元,增长6.9%。赔款支出13.2亿元,其中财险赔付4.3亿元,增长7.0%,寿险赔给付8.9亿元,增长36.2%。 全年证券交易额945亿元,比上年增长35.0%。新增万福生科1家上市公司,市域内3家上市公司年末股票市价总值68.8亿元。新增期货公司1家,市域内2家期货公司全年成交金额178亿元。 教育和科学技术 年末全市有普通高校5所,招生1.13万人,比上年下降1.7%,在校学生3.77万人,增长3.9%,毕业学生0.96万人,增长1.1%。中等职业学校67所,招生2.30万人,下降12.9%,在校学生6.70万人,下降3.2%,毕业学生1.70万人,下降20.6%。普通高中49所,招生3.39万人,下降6.1%,在校学生9.63万人,下降3.4%,毕业学生3.22万人,下降1.2%。初中学校248所,招生4.81万人,下降5.1%,在校学生15.13万人,下降6.5%,毕业学生5.70万人,下降7.9%,适龄人口入学率100%。普通小学692所,招生4.78万人,下降0.6%,在校学生27.60万人,增长0.3%,毕业学生4.66万人,下降6.8%。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毕业生升学率100%。特殊教育学校4所,招生96人,增长68.4%,在校学生454人,增长11.5%。幼儿园在园幼儿11.68万人,增长7.4%。各类民办学校60所,在校生5.70万人,下降6.9%。民办普通高校2所。 全市拥有产品检测实验室1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个,发放工业品、食品生产许可证分别为37张、262张。地震台站1个。天气雷达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7个。 全年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达539.2亿元,比上年增长47.1%,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52.4亿元,增长45.9%。全年专利申请达1421件,增长15.2%,授权专利达900件,增长16.6%。 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中心)10个,公共图书馆9个,博物馆、纪念馆7个,广播电台9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5%;电视台1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2%,市城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4.31万户。档案馆1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1.3万卷(件)。 全市拥有卫生机构5255个,卫生技术人员共2206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428人,注册护士7720人。全市拥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个,卫生技术人员共545人;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卫生技术人员共199人;乡镇卫生院224个,卫生院技术人员共6601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现有各类体育场2028个,其中:体育馆23座,运动场1888个,游泳池17个。开展全民健身项目48项次,参加全民健身运动人数206万人。获得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24个。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46.0%,完成造林面积2.2万公顷,退耕还林0.1万公顷。已发现的矿种90种,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9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各种航摄成果420片。2011年市城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42.01%。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 全社会用电量120.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9.6%,其中工业用电量89.7亿千瓦时,增长8.1%,生活用电量16.9亿千瓦时,增长12.7%。2家国家“千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11.1万吨标煤,增长17.0%,11家省“百家节能行动”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35.4万吨标煤,增长9.2%。全市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0.83吨标准煤,下降10.1%。工业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 全年共发生事故917起,死亡195人,伤977人,直接经济损失1491.2万元,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上升11.0%、10.6%,经济损失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12.2%。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11人,下降0.04%。工矿商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15人;消防火灾事故172起,无人员伤亡;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728起,死亡179人。 人口、人民生活及社会保障 年末户籍总人口为621.3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5.91万人,农业人口474.03万人。全市男性人口315.75万人,增长0.78%;女性人口305.63万人,增长0.99%。0—18岁人口93.16万人,增长0.25%;18—35岁人口141.73万人,下降1.75%;35—60岁人口274.08万人,增长0.50%;60岁以上人口112.41万人,增长6.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18‰。全年净增人口5.44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61元,比上年增长13.5%。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938元,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663元,增长18.2%。 全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参保人数98.2万人,增长0.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83.0万人,比上年增长6.8%,其中职工有56.5万人,增长4.6%,离退休人员26.5万人,增长11.4%,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离退休人员有21.4万人,增长14.0%。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23.1万人,增长3.8%。参加医疗保险职工人数57.2万人,增长3.5%,其中职工有38.5万人,增长4.3%,退休人员有18.7万人,增长1.9%。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37.6万人,增长17.0%。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34.5万人,增长5.0%。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达到0.38万人,下降13.6%。拥有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达12.6万人,农村居民达17.8万人。农村低保覆盖率3.8%。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09亿元,发放救灾救济款1.07亿元。 注: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