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7 济源市统计局

全市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达88个,较去年同期增加39个,增长79%,占全市在建项目总数的23.2%;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7个,同比增加31个,增长119.2%。全年共完成投资122.03亿元,同比增长64.3%,增幅高出全市项目投资38.3个百分点,占项目投资的58.7%。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73.16亿元,增长123.2%,高出全市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幅4.3倍,占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的50%。万洋2000万套免维护电池极板及2000万只蓄电池组装、济钢节能减排及综合配套改造项目、天龙焦化100万吨捣固焦项目、金利阳极泥深加工项目、豫光铅冶炼渣综合回收有价金属及环保治理工程等35个超亿元的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全市建设项目投产率73.6%,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4.2%,房屋面积竣工率39.1%。全年基础设施投资36.12亿元,比上年下降36.2%;施工项目379个,新开工项目313个;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484亿元,增长45%,其中,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1.18亿元,增长71.2%。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0.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76亿元,增长3.9%。

图4:2011年各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长速度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7.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79.2亿元,增长17.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增长16.5%。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8.4亿元,增长14.5%,零售业零售额58.0亿元,增长16.9%;住宿业零售额1.1亿元,增长24.6%;餐饮业零售额14.2亿元,增长20.4%。

六、对外经济

全年进出口总额165633万美元,同比增长15.7%,其中:出口总额45174万美元,增长76.1%;进口总额120459万美元,下降0.3%。机电产品出5159万美元,增长54.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6939万美元,增长131.1%。

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207个,合同总投资102.2亿元,合同利用市外资金943亿元;开工建设外来投资项目164个,到位资金101.9亿元,增长77.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5288万美元,增长94.5%;外来投资企业发展到287家。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2.53亿元,比上年增长8.9%。

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331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97.5公里,干线公路总里程279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2943公里,其中全市所有行政村组组通油路或水泥路1254公里。全年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为3693万吨和389896万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20.3%和21.1%;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完成2651万人和68796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8.6%和6.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7520万元,增长25.6%。其中:邮政业务5109.5万元,比上年增长15.0%;电信业务62410万元,增长26.6%。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5.2万户,增长31%;移动电话用户50.4万户,增长16.1%。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9.34万户,增长48.3%。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54.3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5.1%,旅游总收入19.78亿元,增长38.3%。接待海外游客10100人次,增长13.5%,旅游创汇243万美元,增长15.2%。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5处,其中,4A级以上景区4处,2A级以上景区5处;星级酒店5个,旅行社22家。

八、金融、证券和保险业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5.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4.84亿元,增长10.2%。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57.20亿元,增长9.36%,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7.30亿元,增长21.6%;中长期贷款余额57.78亿元,增长7.2%。农村商业银行贷款余额42.12亿元,增长7.8%。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3.32亿元,增长47.0%。

全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37345万元。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1145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26200万元。全年赔款及给付9374万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出4798万元,人身险赔付4576万元。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全市普通高等学校(高职)招生3895人,在校生12262人,毕业生370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1555人,在校生7270人,毕业生2648人。普通高中招生5365人,在校生15806人,毕业生5361人。初中学校招生8333人,在校生24949人,毕业生8137人。普通小学招生8914人,在校生51257人,毕业生8110人。特殊教育招生29人,在校生229人,毕业生27人。

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入选2011年省百强和百高企业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预计完成79.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7.5%,全市专利申请量达263件,授权量165件。

年末全市有气象区域观测站点17个,其中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点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个,气象公益服务站1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和卫生

年末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652192册,博物馆1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8处。综合档案馆1个,已开放各类档案15777卷(件)。广播电台1个,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97.1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48%。全市有线电视用户9万户,其中城区5万户。

年末共有卫生机构2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中心血站1个。病床床位269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2694张。卫生技术人员2540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65人,注册护士907人。疾病预防中心卫生技术人员52人,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26人。农村乡(镇)卫生院12个,床位569张,卫生技术人员417人。实际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51.07万人,参合率达到98.5%。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总人口68.1万人,常住人口67.89万人,出生率11.63‰,死亡率5.77‰。城镇化率达到51.44%。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341元,比上年增长2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461元,增长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1元,比上年增长14.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64元,增长22.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29.4%。

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7570人,比上年末增加8332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95593人,参保离退休人员21977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99584人,比去年底增加8315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73617人,参保退休人员19967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68299人,比去年末增加575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