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靖边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靖边县统计局 2012年3月12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跨越·调整·转型”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化解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全县经济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综合经济实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突破,全面开启了靖边“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6%。GDP总量位居全市第四位,增速高出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3.6个和4.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242.22亿元,增长20.1%;第三产业增加值36.04亿元,增长12.9%。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0年的4.9∶82.6∶12.5调整为5∶82.7∶12.3。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82246元,比上年增加4096元,增长5.2%;按年均汇率折算,达12734美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8.72亿元,占GDP的比重达20.04%,较上年提高3.0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2亿元,增长8.1%,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总产值分别为9.63亿元、0.74亿元、13.43亿元、0.17亿元和1.22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7.9%,其中:农、林、牧、渔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为5.78亿元、0.5亿元、7.59亿元、983万元和0.73亿元。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6.22万亩,其中:玉米35.24万亩,马铃薯28.18万亩;粮食总产量达21.1万吨,其中:玉米13.66万吨,马铃薯6.34万吨。蔬菜种植面积10.87万亩,增长23.1%;蔬菜产量19.54万吨,增长25.5%。设施蔬菜大棚面积2.92万亩,产量达2.67万吨,其中:温室大棚6680亩,产量达8350吨。 全年造林面积601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680公顷;林草保存面积23.54万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0平方公里。全县以灌木为主的森林覆盖率达到37.34%。 全年生猪饲养量38.73万头,增长3.5%;羊子饲养量达173.84万只,增长3.7%。肉类总产量2.67万吨,增长7.1%,其中:羊肉9394吨,增长16.4%;猪肉1.58万吨,增长3.1%;牛肉314吨,增长10.6%;禽肉827吨,增长2.6%。牛奶产量1.12万吨,增长6%。禽蛋产量5882吨,增长14.2%。 全年水产品总产量1208吨,增长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工业总产值403.76亿元,同比增长26.3%;实现增加值240.23亿元,增长20.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90.58亿元,增长43%;实现增加值235.91亿元,增长20.6%。规模以上工业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7.8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81.5%,产销率达到97.4%。 全年生产原油350.1万吨,同比增长3.5%,其中:长庆254万吨,增长1.7%;延长靖边采油厂96.1万吨,增长8.3%。天然气26.7亿立方米,增长0.4%。原油加工量305.03万吨,增长35.7%。 年末全县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2家,完成总产值8.73亿元,增长0.6%,实现增加值2亿元,增长2%。利润总额达4663.8万元,下降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89万平方米,增长61.1%,其中:新开工面积39.88万平方米,增长116.6%;房屋竣工面积27.16万平方米,增长21.7%,其中:住宅面积22.65万平方米,增长35.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68亿元,增长21.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37.53亿元,增长34.2%。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3.25亿元,第二产业78.47亿元,第三产业55.81亿元。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全年投资3.49亿元,新开工2795套,竣工1377套。其中:廉租房投资4650万元,经济适用房投资6900万元,公共租赁住房投资5680万元,限价商品住房投资12350万元,各类棚户区改造投资5361万元。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5.03亿元,比上年增长58.4%;商品房屋施工面积38.07万平方米,增长680.7%;商品房销售面积11.46万平方米,下降12.5%。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36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77.14公里;国道116公里;省道68公里;县乡村道路1563公里。全县过境铁路86.65公里。全年完成旅客发送量842万人,旅客周转量48474万人公里;货物发送量239万吨,货物周转量150584万吨公里。全县城市营运公交车65辆,出租车361辆。 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总量3.21亿元,增长4.9%,其中:邮政业务收入846万元,增长15.1%;电信业务收入4200万元,增长5%;移动通讯业务收入2.71亿元,增长4.6%。固定电话年末用户4.4万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3.55万户,农村电话用户0.85万户。移动电话年末用户39.4万户,增长19%,其中:移动25万户,联通10万户,电信4.4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2.22万户,增长5.2%,其中:电信1.63万户,联通6800户,移动2100户。 六、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区域看,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7.87亿元,增长12.9%;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5.23亿元,增长17.6%。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零售额21.76亿元,增长30.4%;限额以下实现零售额11.34亿元,下降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财政总收入73.65亿元,比上年增收17.45亿元,增长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收2.09亿元,增长17.4%。财政预算支出23.5亿元,比上年增支2.7亿元,增长12.9%,其中:县本级财政支出17.23亿元,比上年增支2.66亿元,增长18.3%;农科教文卫、住房和社会保障支出15.33亿元,增长34.5%,占预算支出的比重为65.2%,比上年增加10.5个百分点。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7.19亿元,新增存款4.31亿元,增长5.9%,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3.94亿元,新增储蓄1.08亿元,增长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6.71亿元,新增贷款15.66亿元,增长30.7%,其中:中长期贷款42.64亿元,较年初增加14.12亿元,增长50%;短期贷款24.01亿元,较年初增加1.57亿元,增长7%。 全年拥有保险机构16家,保险业务保费收入1.61亿元,增长33.1%,其中:财产险1.26亿元,增长53.7%;人寿险0.35亿元,增长10.3%。保险业务理赔支出5160.9万元,增长47.9%,其中:财产险4804.3万元,增长54.3%;人寿险356.6万元,增长5.2%。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共安排科技项目32项,投入科技专项经费达2033.2万元。实施科技创业、技术开发项目14项,建成经济实体34个,引进各类新品种500多个,推广各类新技术60多项,直接服务农户11000户。建成“中韩113”、“中韩119”玉米新品种培育试验基地和改造尔德井科技示范园设施蔬菜示范基地。组织申报市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项目14项,中小企业创新项目3项,“61211”科技创新项目1项,产学研项目2项,科技计划项目6项,计划争取资金30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