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年旅游住宿设施接待游客1161.7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其中,国际游客148.64万人次,增长24.9%;国内游客1013.11万人次,增长16.2%。全年旅游宾馆客房出租率62.6%。旅行社组织国内游85.28万人次,增长5.2%;组织国外游14.9万人次,增长26.3%。旅游总收入154.42亿元,增长28.6%,其中,国际旅游收入6.02亿美元,增长20.7%;国内旅游收入115.33亿元,增长31.5%。 八、金融和保险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490.9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645.28亿元,增长12.6%;企业存款余额765.60亿元,增长8.8%;财政性存款余额51.91亿元,增长17.2%。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133.69亿元,增长16.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04.46亿元,增长31.5%;中长期贷款余额694.92亿元,增长11.5%。 年末各类保险公司35家,保险中介机构13家。全年保费收入60.35亿元,比上年下降7.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45.8亿元,下降12.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4.55亿元,增长13.5%。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4.93亿元,增长17.6%,其中,寿险业务给付7.61亿元,增长8.3%;财产险业务赔款7.32亿元,增长29.1%。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年高等教育招生1.82万人,在校学生4.6万人,毕业生1.24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2.36万人,在校学生6.49万人,毕业生1.9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94万人,在校学生8.29万人,毕业生2.63万人。初中招生5.52万人,在校学生17.02万人,毕业生5.87万人。小学招生4.94万人,在校学生29.47万人,毕业生5.66万人。幼儿园入园儿童4.60万人,在园幼儿12.0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96.85%,普通高中升学率84.2%。 全年地方财政科学技术支出38554万元,比上年增长29%。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44家;国家火炬计划项目3项,省级以上农业攻关项目9项,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68项。专利申请量7697件,其中发明专利821件;专利授权量52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13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拥有群众文化艺术馆8个,文化站80个,剧场、影剧院8个,艺术表演团体8个,国内艺术表演763场次,观赏人数103万人次。全市公共图书馆7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196万册,图书馆全年流通人数191万人次,图书外借数81万册次,图书馆阅览室坐席数1967个。全市拥有博物馆9个,博物馆文物藏品5.92万件,其中一级藏品5件。全市拥有地级市广播电视台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100%,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100%。 年末卫生机构(含各类门诊,下同)1687个,其中医院116个。卫生机构床位14247张,其中医院13931张。卫生机构人员2378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016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5617人,执业护士7408人,药剂人员1407人,检验人员670人。 江门籍体育健儿在全国赛事中,获得10项冠军;在全省赛事中,获得16项冠军。成功举办了"美格顿杯"国际青少年网球巡回赛和"益丞杯"潮连环岛绿道长跑赛暨"骑乐无穷"环岛绿道自行车观光赛,承办广东省第二届农民运动会。 十一、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和安全生产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996元,比上年增长16.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1%,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4.8%,居住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27.8平方米。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24元,比上年增长13.1%。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5%,消费支出中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所占比重为13.4%,现有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0.4平方米。 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收入31928元,增长16.1%。 年末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7.11万人;全年共发放低保救济金13306.6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发放基本医疗救助金587.34万元,增长24%;共计救助3.57万人次。全市五保供养人数7265人,增加1316人;全年落实供养经费2515万元,增长24%。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9.71亿元,比上年增长73.2%。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1.57万人,增加64.69万人;企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7.41万人,增加290.9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2万人,增加4.1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60.87万人,增加6.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9.83万人,增加9.57万人。 年末社会福利院6家,福利院床位1563张,收寄养人数1100人;敬老院72家,敬老院床位3507张,收寄养人数1550人;社区服务设施2994个。 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510宗,比上年下降16.2%;死亡398人,下降1.5%;受伤3827人,下降25.5%;经济损失4136.88万元,增长43.1%。其中,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26宗,与上年持平;死亡22人,下降12%;受伤10人,增长25%;经济损失1883万元,增长46.8%。道路交通事故2994宗,下降22.3%;死亡365人,下降1.4%;受伤3816人,下降25.5%;经济损失580.17万元,下降21.8%。火灾事故490宗,增长59.1%;死亡11人,增长22.2%;受伤1人,与上年持平;经济损失1673.72万元,增长93.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2,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67。 十二、人口、资源和环境 年末常住人口446.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0.43万人,农村人口166.12万人。 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393.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92万人,农业人口176.79万人。户籍人口出生率10.38%。,死亡率7.30%。,自然增长率3.08%。,人口密度414人/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更新造林、有林地造林面积18338公顷,其中人工造林7988公顷。全市森林蓄积量1641万立方米,森林面积395.5千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2.5%。 全市年平均气温22.2摄氏度,比上年下降0.4度;年降雨量1469.0毫米,比上年减少732.5毫米;年日照时数1886.2小时,比上年增加222.6小时。 全年农作物受灾面积1467公顷,其中主要为洪涝灾害。全年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1129万元,比上年下降69.9%。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811.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7.96%。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0.9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87.68亿千瓦时,增长10.3%。第一产业用电9.94亿千瓦时,增长24.6%;第二产业用电134.38亿千瓦时,增长10.2%,其中工业用电增长10.4%;第三产业用电21.63亿千瓦时,增长5.7%。城乡居民用电21.72亿千瓦时,增长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