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年安排财政性扶贫资金14.22亿元,比上年增长27.5%。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5100公里,与上年持平。易地扶贫搬迁4.92万人,增长18.3%。生态移民搬迁4.8万人,增长10.4%。解决了30.3万人农村饮水困难,增长21.2%。全年贫困人口脱贫33万人,年末扶贫对象146.2万人。 十四、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年水资源总量521.8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4%。年平均降水量1097.88毫米,比上年增长3.74%。年末9座大型水库蓄水总量28.67亿立方米,比年初减少6.9%。全年完成新造绿化林地面积24.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9.0%。主城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5%。 全年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满足优良天数324天,比上年增加13天。空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为0.038毫克/立方米、0.032毫克/立方米和0.093毫克/立方米,比上年分别下降了20.8%、18.0和8.8%。综合污染指数为1.96,比上年下降15.2%。 长江、嘉陵江、乌江重庆段24个断面水质(21项评价)满足Ⅲ类水质标准比列为79.2%。全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满足水域功能要求的比例为100%。 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1656人,比上年下降7.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0.18人,下降21.7%;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死亡149人,下降11.8%;煤矿百万吨死亡3.00人,下降25.0%。道路交通事故造成1098人死亡,下降9.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13人,下降29.7%。 全市发生地质灾害130起,造成人员伤亡6人,直接经济损失2200万元。 注: [1]“314”总体部署是指2007年3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时,为重庆工作“定向导航”,高瞻远瞩地作出了三大定位,确定了一大目标,交办了四大任务,构成重庆发展“314”总体部署。三大定位,即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一大目标,即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四大任务,即加大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力度,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步伐;着力解决好民生问题,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加强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国发〔2009〕3号文件即《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2]“五个重庆”是指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的建设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和健康重庆。 [3]“民生十条”是指2010年6月24日至25日,中共重庆市委召开三届七次全委会,专题研究民生工作,会议决定用两年半时间,在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十大民生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4]“共富十二条”是指2011年7月21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文件里的内容。 [5]“民主法治十五条”是指2011年12月19日,市委三届十次全委会通过的《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有关问题的决定》文件里的内容。 [6]一小时经济圈是指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北碚区、渝北区、巴南区、涪陵区、长寿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南川区、綦江区、大足区、潼南县、铜梁县、荣昌县和璧山县;渝东北翼是指万州区、梁平县、城口县、丰都县、垫江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和巫溪县;渝东南翼是指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秀山县、酉阳县和彭水县。 [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随着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反映居民家庭购买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它是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价格总水平监测和调控以及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指标。其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紧缩)程度的指标。 [8]内保外贷是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辖区(不包括中央企业)境内投资者在境外投资活动中,通过境内投资者担保而由境外银行(含中资境外附属机构)直接放款至境外企业(即通常讲的内保外贷)。 [9]公租房是公共租赁住房的简称。公共租赁住房是指政府投资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套型面积和按优惠租金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家庭供应的保障性住房。 [10]地理标志量是指表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11]常住人口是指在本乡镇(街道)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或虽居住不满半年但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人口以及户口待定人口。 [12]户籍人口是指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已在其经常居住地的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这类人口不管其是否外出,也不管外出时间长短,只要在某地注册有常住户口,则为该地区的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数一般是通过公安部门的经常性统计月报或年报取得的。 [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城镇居民家庭成员得到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它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总和,即城镇居民家庭或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它是全面反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结构变化的最主要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指按住户常住人口人均当年的可支配收入。重庆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7年开始调查统计,覆盖全市城镇居民。 [14]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 [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指按住户常住人口人均当年的纯收入。它反映一个地区农村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是反映农村居民收入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16]库区是指库区15区县,包括万州区、涪陵区、渝北区、巴南区、长寿区、江津区、丰都县、武隆县、忠县、开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石柱县。 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重庆统计年鉴2012》为准。其中,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