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宜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发展极不平凡、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宜居、宜业、创新之城建设,按照一切工作项目化的要求,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市经济呈现出增长快速、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65.1亿元,可比增长17.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亿元,可比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可比增长24.4%;第三产业增加值41.6亿元,可比增长16.4%。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3.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4亿元,增长27.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5.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1亿元,增长2.7%;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88亿元,增长21.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6.14亿元,增长20.6%。按常住人口计算,当年人均生产总值32130元,比上年增加10637元,按2011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975美元。经济结构继续改善,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3:50.6:25.1调整为2011年的21.1:53.7:2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7.8,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8.8,农业生产价格指数为106.7。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0.35亿元(现价,下同),同比增加12.32亿元,增长25.64%。其中:农业产值32.89亿元,同比增长23.5%;林业产值5052万元,同比增长2.21%;牧业产值20.48亿元,同比增长18%;渔业产值2.92亿元,同比增长8.7%。全年粮食总产量达67.78万吨,比上年增长13.41%;棉花总产量达1.08万吨,比上年增长3.7%;油料总产量达8.89万吨,比上年增长12.21%;蔬菜总产量达26.87万吨,比上年增长2.20%。全年生猪出栏76.12万头,牛出栏4.75万头,羊出栏4.62万只,家禽出笼782.62万只,同比分别增长3.34%、1.23%、3.35%和0.72%;全年水产品产量2.89万吨,同比增长3.8%。全年新增标准化模式养猪户81家,新增标准化栏舍128栋,其中新增万头猪场2家,总量发展到12家,规模生产比重达72%以上。 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63.0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42万吨,比上年增长2.1%;农村用电量8313万千瓦时,增长9.1%;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30.12千公顷,比上年下降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家,实现总产值275.88亿元,同比增长83.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4.2亿元,同比增长37.5%。高于襄阳市平均水平10.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拉动全市GDP增长6.4个百分点。经济效益大幅提升,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54.29亿元,同比增长81%;实现利税18.37亿元,同比增长92.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47.3,工业用电量达77359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03%。支柱产业逐步壮大,2011年,全市农副产品加工、化工、纺织服装、汽车零配件等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222.5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0.7%。企业成长工程成效显着,至12月底,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7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41家,其中:产值过2亿元的企业31家,比上年增加9家,产值过5亿元企业达11家,比上年增加7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达3家,比上年增加2家,其中襄大农牧产值达31.5亿元,同比增长142.7%,实现了我市10亿元以上企业零的突破。 全市资质三级以上建筑企业1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全市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60.1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40.07万平方米,增长8.4%。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42.69万平方米,比上年净增6.49万平方米;商品房空置面积1.78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3.0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收入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2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00.08亿元,比上年增长52.9%。其中:城镇500万元以上投资70.22亿元,增长65.2%;农村500万元以上投资16.22亿元,增长31.7%;房地产开发投资10.62亿元,增长30.1%。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2%;第二产业投资65.81亿元,增长95.2%;第三产业投资22.87亿元,增长38.9%。 五、交通和邮电 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327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3.4公里,一级公路18.7公里,二级公路213.8公里,三级公路86.1公里。年末实有出租汽车140辆。民用汽车拥有量达到12390辆,比上年增长1.9%,全年完成货运周转量13464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7.7%;完成旅客周转量59500万人公里,增长39.9%。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9993万元,比上年增长16.3%。全市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5万户,比上年增加0.6万户,拥有移动电话用户27.4万户,新增1.45万户,电话普及率为63.9部/百人,增长7.4%,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4.22万户,增长31%,。 六、国内外贸易 内贸: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按地区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9.94亿元,增长39.1%;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07亿元,与上年持平;分行业看,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0.18亿元,增长8.4%;零售业实现销售额38.86亿元,增长21.6%;住宿业实现销售额1.34亿元,增长9%;餐饮业实现销售额9.63亿元,增长20.4%。 外贸:全市出口创汇累计完成8552万美元,同比增长4.6%。其中,按出口类别看,粮油食品类4179万美元,纺织服装类3410万美元,其它产品类263万美元。按单位看,雅新家纺1941万美元、富亿织造840万美元、大山现代农业299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10万美元,同比下降6.0%。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全年招商引资总额达到58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2011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94307万元,比上年增长60.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5113万元,增长69.0%。其中:国税完成5623万元,增长35.0%;地税完成40681万元,增长88.2%;财政完成28809万元,增长54.4%。税收收入45213万元,增长82.1%。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60.2%,比上年提高8.7个百分点。 全年财政支出235101万元,增长54.6%,其中:教育支出增长71.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6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6.8%、交通运输支出增长1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