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市宽甸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抓住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和国家扩大内需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法。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人民生活继续得到改善。 一、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2亿元,增长9.4%;第二产业增加值75.3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16.4%。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11.9:58.9:29.2调整为12.8:53.1:34.1。人均生产总值为32625元,比上年增加5676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9.94亿元,增长14.8%;林业产值2.23亿元,下降50.4%(计算口径调整);牧业产值10.13亿元,增长11.8%;渔业产值6.91亿元,增长27.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3亿元,增长13.1%。 种植业生产由于遇到极端天气及百年不遇洪涝灾害影响,呈下降趋势。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37687公顷,比上年增长1.8%。全年粮食总产量达95296吨,比上年下降22.9%。其中,玉米产量82760吨,下降24.9%;大豆产量4852吨,下降4.7%.非粮食作物中,蔬菜产量11万吨,比上年下降14.1%;烤烟产量2634吨,下降57.5%。水果产量3.5万吨,比上年下降19.4%。 林业生产较快发展。全年共完成人工造林面积公顷,年末果树总株数896.6万株。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45431吨,比上年增长11.8%。其中:猪肉产量21062吨,增长3.9%;牛肉产量5847吨,增长9.9%;羊肉产量2268吨,增长7.6%;禽肉产量16036吨,增长24.9%;禽蛋产量19130吨,比上年增长7.8%。年末大牲畜存栏5.09万头,其中黄牛4.3万头,增长5.4%;生猪存栏16.81万头,增长5.1%。年末羊存栏26.34万只,下降2.4%;家禽存栏428.68万只,下降4.7%。全年柞蚕产量7279吨,增长12.9。全年奶类总产量3420吨,增长6.5%。 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46.13万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纯)15160吨;农药施用量427吨,。地膜覆盖面积14680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4户,完成工业总产值122亿元,增长24.6%。其中股份制企业7户,完成工业总产值5.83亿元,增长55.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总产值11亿元,增长11.8%。 工业产品生产销售趋于平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为99.87%,与上年基本持平。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38.9%;实现利税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8.8%;实现利润8.1亿元,比上年增长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37.3%。其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3亿元,增长39.7%;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增长55.8%;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1亿元,下降18.2%。 全年建筑房屋施工面积29.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9.1%;建筑房屋竣工面积19.27万平方米,增长25.5%。销售商品房面积3.7万平方米。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2719公里,全年329万吨,完成旅客周转量60120万人公里,完成客运量720万人。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74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0.5万户,其中住宅电话8.3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为26.5部/百人;其中城镇固定电话普及率为43.6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7万户。 六.贸易、旅游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外贸出口总额2816万美元,增长0.8%,实际利用外资6200万美元,增长106.7%。 旅游业较快发展。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4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旅游综合收入35亿元,比上年增长37%。 七、财政、税收 全年国、地税共完成全口径税收收入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国税完成税收3.15亿元,增长46.6%;地税完成税收7.36亿元,增长42.0%。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1.7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3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实现增值税7053万元,增长146%;营业税22788万元,增长193.1%;企业所得税2206万元,增长207.7%;个人所得税1216万元,增长76.7%;资源税14024万元,增长144.8%;耕地占用税12812万元,下降0.8%。 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011万元,增长3.3%;教育支出34023万元,增长32%;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27308万元,下降15.1%;农业林业水利支出41947万元,增长52.2%;医疗卫生支出11267万元,增长28.7%。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8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其中年末储蓄余额68.5亿元,比年初增加10.5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9亿元,比年初增加5.8亿元。全年现金收支相抵后净投放5.48亿元,比上年增长27%。 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 九、教育和卫生 全县各级各类教育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174所,其中职业教育中心1所,普通中学27所,小学14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46550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19369人;小学在校学生26227人。全县共有专任教师3410人,其中普通中学1296人;小学2011人。全县拥有幼儿园51所,幼儿园在园幼儿童6298人。 卫生事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33个。其中,医院4个,乡镇卫生院24个。医院、卫生院实有病床床位1491张,全县有卫生技术人员1098人。其中,执业医师364人,执业助理医师87人,注册护士349人。年末全县有防疫保健机构4个,卫生防疫保健技术人员96人。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县户籍人口434807人,年内出生人口3991人,死亡人口6270人。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138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70元,增长15%,人均消费支出8064元,增长13.2%;农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538元,比上年增长14.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342元,增长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