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户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11 西安市户县统计局

外向型企业进一步发展,出口创汇能力力不断增强。全年外贸出口总值9464万元,比上年增长30.5%。

社会事业

各类教育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教育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县辖各类中小学267所,中小学在校学生112110人,中小学教职员工6348人。全年向高等院校输送大专以上学生3883人,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大学本科2011人。

群众性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全县全年组织和承办重大文化活动12次。组织72幅农民画精品参加“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美术作品展”,26幅获奖,获奖等次和获奖率名列全国前茅。公输堂文物保护搬迁工程进一步推进,玄奘与紫阁寺学术论证会成功举办。文化下乡、下基层活动取得新成绩。县剧团全年演出313场,总收入35.4万元;县电视公司放映6400场次,科教片258场。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100%,电视人口覆盖率99%,县图书馆藏书9万余册。

县少儿体育学校通过省一类少儿体校检查验收,全年向上级输送运动员4人,全年体育场馆开放率95%,全县体育人口38.7%。

科技兴县战略继续推进。科技宣传和科技培训工作深入开展,科技经费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计划申报立项工作成绩显着,全县1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市星火科技计划。其中可然物高温气化混烧火焰机开发、新型大棚构件开发、新型秸杆纤维一次性餐具项目列入国家级星火计划。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乡医疗设施不断改善,医疗卫生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全县拥有各类医疗机构32个,床位1554张,比上年增长30.7%,卫生技术人员1644人,比上年增长6.8%,其中医生719人,全县计划免疫建卡率99.84%,四苗全程接种合格率97.79%。公共防疫、医疗急救应急机制初步形成。“非典”疫情发生后,迅速果断推进隔离定点医院和应急救治体系建设,为卫生体系的完善打下基础。

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得到控制,全年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8.5%。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年出生人口4824人,人口出生率8.51‰,死亡人口2617人,死亡率4.62‰,人口自然增长率3.89‰,较上年下降0.83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68625人,其中:农业人口472309人,非农业人口96316人;男性296112人,女性272513人,男女性别比为108.6:100。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4元,比上年增长4.8%;全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919元,比上年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2458元,比上年增长7.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45元,比上年增8.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多,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75871万元,人均储蓄6633万元,比年初增长20.5%。

城乡居民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镇居民居住面积2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7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7.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4平方米。

养老、医疗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全年有3.6006万职工和1.4092万离休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1.562万职工和0.353万退休人员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两个确保”得到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城市低保工作进一步规范,全县享受低保资金的居民达到2434户5998人,全年共发放低保资金448万元,有效地保证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