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交通、邮电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崇明三岛水、陆交通运输条件,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2011年完成南门水陆换乘中心申崇公交场站前期准备工作,抓紧推进长兴马家港临时交通枢纽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完成100座公交候车亭建设和300对站杆、站牌规范设置工作。继续调整优化公交线网,本年度调整完成12条线路,开通了城桥1路环城公交线路。今年陆上交通新增公交客车6辆,更新公交客车24辆、“村村通公交”客车18辆,新增、更新区域性出租汽车10辆,较好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条件。 邮电通信事业继续平稳发展。全年完成邮政、电信业务总量2.9亿元,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9.0万门,年末拥有电话用户22.1万户,每百户住宅电话拥有量达63.8部。邮政业务保持稳定,2011年末共有邮政、电信局(所)63个,全年进出函件1030万件,进出包件9.3万件,进出特快专递34.4万件,发行各类报刊杂志2044万份。 六、内外贸易 全县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市场交易活跃。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7亿元,比上年增长18.4%,比年度计划提高3.4个百分点。从分行业看,零售业在总量及增长速度方面均领先其他行业,实现零售总额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5.5%;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比上年增长16.9%。全县集市贸易成交额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刺激下,“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政策继续得到落实。2011年全县115个“家电下乡”销售网点共销售家电产品3.4万台(件),销售总额8011.9万元,比上年增长19.7%。55个“家电以旧换新”企业共销售8.2万台(件),销售总额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审核家电以旧换新补贴2378件,补贴资金65.1万元。 外贸出口受造船价格影响,拨交额出现下降。2011年完成外贸出口拨交额147.2亿元,比上年下降7.5%。其中以造船为主的工业品出口拨交额146.9亿元,比上年下降7.4%;农副产品出口拨交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25.7%。 七、招商引资 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优势明显,招商引资管理和服务得到加强。2011年引进各类企业4299户,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引进实体企业29家;注册资金总额83.8亿元,比上年增长8.9%;累计完成税金57.9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全年审核批准外资项目62个,投资总额4316万美元,注册资本2594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360万美元,实到外资1021万美元。 八、旅游 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大,旅游品牌知名度逐步扩大。通过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形象宣传、信息发布、促销推广,崇明生态岛建设和生态旅游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旅游节庆活动精彩纷呈。今年成功举办了“绿色崇明,零度嘉年华”活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通过旅行社导入主会场的旅游团队就有68个,近2000人次。组织了“龙腾跃瀛洲汉歌耀明珠”--“我们的节日”2011崇明端午节季活动。开展了第十四届崇明森林旅游节及其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崇明本土特色和旅游资源,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18项主题活动。西沙湿地-明珠湖景区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民文化村、瑞华果园成功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1年,全县共接待游客33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1.9%;实现旅游直接收入5.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 九、金融 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后,我县金融环境总体良好,金融机构存贷总额稳定增长。2011年末,全县有各类金融机构10家。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92.4亿元,比年初新增45.6亿元。其中四大商业银行存款512.9亿元,占存款余额的86.6%;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18.5亿元,比年初新增29.2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40.6亿元,比年初新增47.7亿元。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绩,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建成城桥中学北扩项目、陈家镇青少年活动中心,堡镇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有序展开。完成1.5万平方米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与重建工程。港西明南幼儿园、堡镇虹宝幼儿园交付使用。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年举办各类教师培训班36班次,培训教师达3645人次。社区教育工作不断推进。全年全县接受教育的老年人有6.8万人次。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幼儿学前教育入园率达99.0%,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继续保持100%,中考合格率达97.2%,高考本科上线率为52.3%,本专科上线率为91.7%。 科技事业取得新发展。继续开展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上海智慧岛数据产业园建设挂牌启动。崇明生态科技馆建设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进一步发展。2011年度审核推荐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11家。审核推荐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项。完成了2011年度崇明县工业(低碳产业)科技产业化项目的审查和立项工作7项。申报2011年度国家级新产品3项。申报国家火炬项目1项。获批2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审核推荐2011年度第二批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6项。组织申报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企业2家和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型企业4家。成功举办了“2011年崇明科技节”和“2011年全国科普日崇明县活动”。举办20场次大型科普早市活动,直接受益民众3000多人。订制低碳科普展板155块、科普小册子32500份,垃圾分类宣传折页20000份,抗生素科普小册子10000份,抗生素科普展板2套,在科普活动中免费向公众发放。全年组织实施“走百村,讲百课”119场次,受益人数为8000人次;开展“科普早市”120场次,受益群众达60000人次。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更加繁荣。文化服务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占地面积11000平方米的城桥新城图书馆与占地10500平方米的文化馆(含美术馆)顺利竣工。8个乡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使用。完成金鳌山公园改造和学宫学海堂修复工程。成功举办以“发掘文化底蕴,传承文化脉络,创新文化品牌”为主旋律的崇明县第十四届文化艺术节。继续实施文化下乡“百千万”工程。“百场戏”全年巡回演出100场次,观众超过8万人次。“千场电影”全年共放映7846场次,观众达316900人次。“万册书”下乡工作为镇村图书配送图书3万册次,并为各村农家书屋配送音像资料,极大地丰富了我县农村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年图书馆采编新书3.5万多册,订阅报刊1200余种。全年共发放借书证近2200张,共接待读者32万人次,图书流通125万册次。积极拓展放映演出市场。崇明影剧院全年放映电影超过1000场,观众超7万人,票房收入首超150万元;全年儿童展演46场次,观看人数约3.6万人次,演出收入11.5万元。基本形成“一镇一品”的文化艺术特色。全县共有群众文艺团队294支,全年开展各类群文活动180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过65万人次。全年,广、电、报三大媒体共播发、刊登各类新闻、信息近6000条,其中电视新闻3000多条,电视专题80多部,广播专题300多部,《崇明报》记者自采新闻800多篇。全年,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新开户安装2000多户,无线电视安全播出5580小时,广播安全播出620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