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崇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举办2011年环崇明岛女子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期间,国内外90余家主流媒体的170余名记者参与采访报道,赛事的宣传力度较以往更大。竞技体育成绩显着。今年共计组织青少年常规竞赛8项11次,参加运动员达到3万人次,获得全国锦标赛金牌3块,银牌2块。在上海市田径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海市“上中杯”乒乓球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皮划艇锦标赛、上海市青少年赛艇锦标赛、上海市“曹燕华”杯中小学生乒乓球锦标赛等各类市级各单项锦标赛比赛中中获得金牌38块金牌。全年共向二级运动队输送23名体育后备人才。群体活动丰富多彩。成功举办了县第十五届运动会。积极参加市七届农运会,崇明代表团参加了全部20个项目的比赛,代表团近300人。举办第五十届“烈士杯”篮球比赛和环明珠湖自行车比赛。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共计举办各类大小型全民健身活动700多次。今年新建社区公共运动场3片、健身点40个、百姓灯光球场36个、百姓游泳池2个、百姓健身步道3条、百姓社区健身房2个。 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成效。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创建三级综合性医院工作稳步推进,在学科建设方面、人才建设、科研方面成效显着。新华医院崇明分院扩建工程,病房楼、医技楼、科教楼完成主体结构工程。堡镇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基本完成土建,进入设施、设备安装调试阶段。庙镇人民医院整体迁建工程前期论证等准备工作基本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组织开展医联体专家下基层工作,为社区居民举办免费义诊活动。居民健康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为本县常住居民建立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两部分内容的健康档案。新农合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农民参合继续保持高水平。2011年全县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水平为785元,其中:个人缴费为每人180元,县财政补助每人255元,乡镇财政扶持每人130元,村集体扶持每人20元,市财政补助每人不低于200元。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9.7%。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户籍人口略有下降,外来人口有所增加。2011年全县户籍人口数68.8万人,比上年减少0.1万人,人口出生数3556人,人口出生率5.16‰,死亡人口数6532人,人口死亡率9.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33‰。全年外来人口达16.3万人,比上年增加0.8万人。 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为99.7%,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率为89.0%。全年县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641.8万元,向1712户上年度新生独生子女家庭以及低保独生子女家庭赠送计划生育保险,金额达46.3万元;向1484人发放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金额达226.5万元;向37480人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金额达2852万元;7063人领取了年老退休时的一次性计划生育奖励费,金额达3517万元。 就业政策得到落实,确保目标提前完成。2011年末,全县累计新增就业9285人,完成全年目标9000人的103.2%。实施各类职业培训5130人,实现了培训5000人的目标。扶持创业成功310人,完成市下达的300人的指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可始终控制在市下达的控制指标以内。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149元,比上年增长13.3%,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745元,比上年增长13.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854元,比上年增长13.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445元,比上年增长13.2%。年末城乡居民人均储蓄达4.7万元,比上年增加0.5万元。 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完成响椿公路等4个农村公路大中修工程、向化镇六效公路阜南乐兴桥抢修工程、新海镇遵义路路面维修工程和23公路农村公路防坍工程以及773公里农村村支路建设。完成1500户农村低收入户危旧房改造任务。完成绿华绿港村等13个乡镇共15个村的村庄改造。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进一步扩大廉租住房受益面。今年以来,全县共新增廉租住房租金配租家庭23户(另有29户符合条件待签约家庭)。推出首批廉租住房建设项目,在新海、东平两镇建造共4幢实物配租房源,140套(两镇各70套),建筑面积约8400平方米,投入资金2920万元。全面开展我县首轮经济适用住房申请供应工作。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单位租赁房)。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建设筹措950套公共租赁住房任务,积极推进长兴海洋装备配套生活区二期项目,11月底开工建设10万平方米,1244套公共租赁住房。扎实推进公租房在建项目,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基地配套生活区一期单位租赁房项目3万平方米,计488套,年内完成结构封顶。推进旧小区综合改造力度。完成了城桥镇、堡镇、庙镇、新河镇、长兴镇的99幢直管公房、1.5万平方米零星直管公房、50余幢系统公房的调查踏勘工作以及东平、新海两镇20万平方米综合改造工程核对工作,旧小区综合改造于12月初启动。 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农保制度全面实施,实现了城乡养老保障全覆盖。农保养老金标准进一步提高。从2011年1月1日起,农保基础养老金标准从原有的每人每月23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40元,人均月领取水平达到370元。老年农民养老金补贴从每人每月140元增加到每人每月195元。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互助帮困纳保工作,居保参保64077人,纳入市民帮困计划630人,达到应保尽保。落实了社会保险法实施后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外来从业人员、以及城镇职工失业人员享受城保医疗待遇工作。落实工伤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完成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过渡到城保工作,涉及单位1316家、对象51808人,发放医保卡43675张。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调整落实救助新政策。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0.8万户,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3.2万人次,发放金额6970万元;全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家庭2.2万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49.2万人次,发放金额3710万元。继续实施各项临时性救助措施。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今年7月和9月,对全县城乡低保、重残无业、重点优抚对象、农村五保户等各类对象,共发放物价补贴1321.8万元。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启动养老机构达标建设。在新村乡、新河镇、中兴镇敬老院和新海怡心养老院完成达标建设的试点工作。落实市政府养老实事项目。组织对2010年底招聘的700名居家养老服务员进行健康体检和上岗培训,为全县新增2800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今年新增100张养老床位和2个老年助餐点的任务已落实责任单位并抓紧建设。积极开展为老服务。实施“冬季为老助浴”和“夏季送清凉”活动,向全县1600多位困难老人免费提供洗浴服务;为全县百岁老人、部分特困老人和住院老人共3666人赠送慰问金、清凉用品共计40.7万元。积极争取市老龄办的支持,投资315万元在全县新建10个、改建23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组织实施“九九关爱”白内障复明工程,为200名农村贫困白内障老年人患者进行免费复明手术。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组织举办3次联合宣传咨询、维权接待、为老系列服务活动,累计接待受理咨询473人次,发放健康、法律维权书籍近5000本,为老年人服务1100多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