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投资强势增长,完成投资131.1亿元,增长54.4%,增速大幅提高。重点行业投资持续跟进,新兴行业投资迅速抢占。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分别增长7.1倍、7.3倍、72.7%、1.8倍、2.0倍、48.6%。食品制造业、医疗制造业、塑料制品业、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及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新兴行业,与去年比较实现零突破,分别完成投资1.76亿元、0.80亿元、2.28亿元、2.01亿元。 服务行业投资稳定增长,重点传统行业和新兴行业增长喜人。受益于旅游等消费市场的持续改善,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投资力度显着增强,分别增长6倍和3.6倍。教育、社会保障业、水利管理业投资分别增长49.6%、46.2%、1.6倍。新兴行业增长较快,金融业、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及地质勘查业、文化艺术业分别增长2.2倍、1.8倍、8.0倍、2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 交通运输业。年末,行政区划面积内公路总里程达12296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8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1249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2896万人,比上年增长24.0%,旅客周转量24651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7.8%;完成货运量2055万吨,比上年增长25.9%,货物周转量50205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1.5%。 邮电通信业。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5.7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0.3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0.19万户,互联网用户5.47万户,分别增长3.1%、9.5%、31.5%。全州共有邮政网点69个,邮路27条,总长度2539公里。农村投递路线长度2929公里。 六、国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03亿元,增长18.1%。按销售单位经营地统计,城镇实现零售额29.04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9.99亿元,增速分别为19.7%、13.5%。按行业统计,新兴快于传统,批发业、零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99亿元、26.41亿元,增长63.8%和11.7%,住宿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2.55亿元、7.08亿元,增长58.1%和18.6%。 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肉蛋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78.3%,饮料类增长25.6%,烟酒类增长75.8%,服装类增长4.1%,针、纺织品类增长57.1%,化妆品类增长25.0%,金银珠宝类增长91.7%,日用品类增长42.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93.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8倍。 七、对外经济 全年招商引资履约合作项目64个,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51.1亿元,其中新引进合作项目31个。当年实际利用外资850万美元,增长26.9%。西博会期间,我州共签约项目16个,协议引资金额281亿元,主要涉及水电、旅游、生态、工业等行业。对外贸易成倍增长,进出口总额3853万美元,增长1.6倍,其中出口2521万美元,进口1332万美元,分别增长1.9倍、1.1倍。 八、旅游业 大力实施提质增效、拓景扩容发展战略,旅游市场全面复苏。全年旅游人次和收入分别达1464万人次和12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2.2%、68.0%。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7.28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4534.87万美元,分别增长31.9%和31.4%;九黄机场进出港航班14852架次,旅客吞吐量171.7万人次;全州各大景区共接待海内外游客986.4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8.9亿元,分别增长97.9%和69.9%。 九、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2011年,财政总收入34.30亿元,增长33.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跃上20亿台阶,达21.01亿元,在去年成倍增长的基础上再增26.1%,其中税收收入14.3亿元,增长37.7%,比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快11.6个百分点,占其比重67.9%,比上年同期提高5.7个百分点。增值税增长16.4%,营业税增长18.8%,企业所得税增长1.1倍,个人所得税增长6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38.35亿元,下降32.1%,剔除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因素后,增长33.0%。其中,教育支出增长21.2%,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6.4%,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5倍,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7%。 金融。贷款有效供给,储蓄快速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1.7亿元,新增贷款14.97亿元,增长10.8%,其中:短期贷款26.13亿元,增长7.6%,中长期贷款124.45亿元,增长11.4%。在灾后重建资金减少的影响下各项存款余额略有下降,存款余额为419.7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3.94亿元,新增存款16.48亿元,增长16.9%。 保险。全年保费总收入2.1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人身险0.76亿元,财产险1.43亿元,分别增长12.3%和11.9%。已决赔案件数1.50万件,已决赔案金额0.87亿元,比上年增长16.8%。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全面完成学校灾后重建。四川省“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综合防治大骨节病“易地育人”项目进展顺利。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显着改善,布局结构明显优化,“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师资建设不断加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年末,全州有大专院校1所,有专任教师409人,在校生7096人,招生2328人,毕业2073人;有普通中等学校5所,专任教师305人,在校生2660人;有小学校288所,专任教师5975人,在校生78097人;初级中学40所(含九年一贯制12所),专任教师2564人,在校生37305人;高中18所,专任教师1158人,在校生14634人;幼儿园61所,在园幼儿1267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小学、高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96.0%、86.4%。“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有序推进,当年录取学生2692人,落实就业岗位2963人。 科技。年末,全州有省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个,省高新技术企业3家,其中当年认定2家。省创新型企业16家,州民营科技企业53家,当年认定7家。全年申请专利48件,专利授权40件。22项科技项目获得州科技进步奖,其中一、二、三等奖分别5、9、8项。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文化惠民工程扎实推进,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民族文化艺术创作成果丰硕。“羌年”被联合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1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年末全州文化系统共有文化机构263个,其中,艺术表演团体2个,文化馆14个,文化站218个,博物馆3个,展览馆4个,公共图书馆11个,图书馆书籍总藏量30.24万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9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3座,有线电视用户9.46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79万户,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85%和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