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阿坝州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阿坝调查队 2012年3月 2011年,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一条主线,三个加强”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强劲起步、高开高走”的工作基调,深入推进以增量提质为重点的经济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民生建设、安定为本,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任务,顺利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 豪迈起步,稳增蓄能。经济稳定增长,总量再上台阶,全年呈现出增量与提质同步、速度与结构统一、生产与需求协调、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运行态势,经济发展正常回调,稳定增势后呈逐季加快之势。 经省统计局审核认定,2011年,阿坝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48亿元,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86亿元,增长5.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79.66亿元,增长22.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拉动经济增长9.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60.96亿元,增长1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2%,拉动经济增长4.3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9:44.1:37.0调整为16.5:47.2:36.3,第二产业比重提高3.1个百分点,第一、三产业分别下降2.4和0.7个百分点,工业引擎继续强化,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9.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3%,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19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39.32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12.9%。 物价调控取得成效。随着翘尾因素逐渐减弱、食品价格涨幅回落以及宏观调控政策作用等因素影响,全州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价格调控取得实效。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6%,涨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9个百分点,比全国、全省同期平均水平高0.2和0.3个百分点。其中,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七涨一降”,涨幅最大的食品类上涨1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自上年5月以来在下跌区间波动,全年下跌3.2%,而购进价格上涨2.7%。 二、农业 农业稳步增长,发展后劲增强。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增长7.5%、6.0%、4.6%、1.1倍、5.0%。培育省级现代农林牧业基地强县5个,建成核心示范基地50个。科学养畜示范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人工草场260万亩、适度规模养殖小区2355个。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50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8980公顷,增长3.0%。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6.65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71.40万千瓦,增长10.3%。全年农村用电量1.8亿度,增长2.7%。乡村从业人员41.76万人,增长0.5%。年末耕地面积5.9万公顷,下降0.7%。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基本完成,帐篷新生活行动全面完成,创造性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2.64万名学龄儿童实现易地入学,5万余群众搬离病区,13万人实现安全饮水,膳食结构得到改善,集预防、治疗、科研为一体的综合防治体系基本建成,有效阻断了病链,控制了新发病例。建成1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697个幸福美丽家园,709个高半山村基础条件得到改善。 农产品。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8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487公顷,增长1.9%。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55万公顷,增长0.2%。粮食产量震后三连增,单产增长1.9%,产量达17.54万吨,增长2.1%。蔬菜产量41.57万吨,增长7.1%。园林水果产量7.32万吨,增长6.2%。 畜产品。牲畜出栏稳步提高,产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出栏猪34.60万头,比上年增长4.0%,出栏牛53.51万头,增长1.1%,出栏羊41.76万只,增长0.8%。年末猪存栏37.08万头,增长4.0%,牛存栏205.09万头,下降0.2%。全年肉类产量9.91万吨,增长2.2%。其中,猪肉产量3.01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5.79万吨,增长1.3%。奶类产量11.24万吨,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全部工业增加值59.09亿元,增长30.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1.4%,拉动经济增长9.3个百分点,工业化率达35.1%,比去年提高4.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值总量在2008年之后实现三级跳,达47.5亿元,增长30.4%,增速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全年比全省增速快8.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轻工业增速比重工业快9.5个百分点,非国有工业比国有控股快15.2个百分点。重点产品中,发电量增长17.4%,铝增长48.3%,电石增长59.6%。12个大类行业增长面达83.3%,其中:饮料制造业增长63.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61.4%、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2.0%,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9.7%,电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4%。 工业效益。年末全州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5户,总资产37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82.4,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9.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1.24亿元,增长7.5%。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4.15亿元,增长1.2%。全员劳动生产率达42.59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2.59万元/人。 建筑业。年末具备资质等级的建筑企业27户,其中有工作量的企业21户,比上年增加2户。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5.71亿元,比上年下降22.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0.92亿元,下降73.3%,其他所有制企业实现总产值4.79亿元,增长21.1%。竣工产值5.07亿元,与上年持平。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1.42万平方米,增长12.5%。 四、固定资产投资 近三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逾千亿,是前57年总和的1.7倍,灾后重建任务全面完成。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2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居全省第17位,增速居全省第19位。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322.5亿元,下降1.1%。分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301.0亿元,增长0.5%;更新改造投资10.6亿元,下降38.8%;房地产投资0.8亿元,增长32.7%;其他投资10.1亿元,增长13.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2.9亿元,下降86%;第二产业131.1亿元,增长54.4%;第三产业188.5亿元,下降14.5%。全年计划总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261个,完成投资249.64亿元,占总投资的77.4%。其中,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134个,完成投资196.67亿元,占总投资的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