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镇江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镇江调查队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六个注重”、推进“八项工程”,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经济社会事业保持协调稳定发展,取得了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转变、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结构效益持续改善、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文教卫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的新业绩,顺利完成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综合】 经济发展平稳较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初步测算,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0.4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1274.23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935.76亿元,增长12.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73947元,增长11.2%,按现行汇率计算折合11736美元。 发展方式积极转变。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5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占GDP的比重2.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55.8%,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五+X”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新兴产业投入40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0.7%;新兴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635.2亿元,比上年增长54.5%。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4.1:56.4:39.5调整为4.3:55.2:40.5,服务业占GDP的比重41.1%,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工作任务,单位GDP能耗为0.75吨标准煤/万元,比上年下降3.7%。经济运行质量较快提升,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23.0%,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 财政持续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5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9.3%。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90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45.82亿元,增长31.5%,在税收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3.68亿元,增长13.6%;营业税完成44.39亿元,增长26.3%;企业所得税完成20.48亿元,增长44.5%;个人所得税完成7.57亿元,增长37.2%。 财政支出保持同步较快增长,民生类支出得到重点保障。全年完成财政总支出4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2.6%。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科技、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完成支出6.8亿元、32.89亿元、13.48亿元和11.99亿元,分别增长75.0%、20.0%、50.2%和66.4%。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截止12月末,全市从业人员190.48万人,比上年增加1.1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5.43万人,比上年减少0.07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6.19万人,比上年增加0.7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8.86万人,比上年增加0.48万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调整至13.4:50.5:36.2。全年新增城镇就业9.8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连续72个月保持“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3%。 物价调控取得成效。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5.0%,比上年上涨5.0%,自7月份起当月涨幅开始回落。在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中:食品类、烟酒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分别上涨12.0%、4.3%、1.8%、5.2%、1.2%、1.3%、0.1%、3.7%。 ![]() 【农业、农村】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农业总产值79.92亿元,增长5.4%;林业总产值5.94亿元,增长4.9%;畜牧业总产值22.62亿元,增长3.1%;渔业总产值21.88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2.27亿元,增长11.7%。 主要农产品产量情况 产品名称 产量(万吨) 比上年增长(%) 粮食 121.89 1.9 #水稻 81.99 1.6 棉花 1503 -0.3 油料 4.37 -25.3 茶叶 0.12 -12.1 水果(含瓜果类) 5.99 22.8 肉类 8.25 19.8 禽蛋产量 2.53 14.1 水产品 8.81 3.0 粮食产量实现“八连增”。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2.56万亩,比上年减少3.36万亩,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08.51万亩,秋粮种植面积154.05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21.89万吨,比上年增加2.33万吨,其中:夏粮总产量34.7万吨,秋粮总产量87.19万吨。养殖业恢复性增长加快。全年生猪出栏量55.78万头,比上年增长1.5%;家禽出栏量1972.88万只,比上年增长25.3%。肉类总产量8.25万吨,比上年增长19.8%;禽蛋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增长14.1%;水产品产量8.81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农业现代化进程步伐加快。截止12月末,全市拥有高效农业面积66.67千公顷、设施农业面积19.17千公顷、高效渔业面积12.3千公顷,其中当年分别新增9.27、5.9和2.38千公顷;拥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5家,其中当年新增4家;拥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8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1家;拥有农村“三大合作”组织1962家,入社农户29.98万户。 【工业、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截止12月末,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68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12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5202.9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重工业完成总产值968.73亿元和4234.2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6%和33.0%;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分别完成工业总产值205.41亿元、2488.07亿元和1880.4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6.9%、30.5%和29.2%;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759.02亿元和2443.9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7.5%和32.1%。在列统的48个主要工业产品中,有31个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 主导产业、重点行业(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大力推进“千百亿工程”,全年“五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4277.5亿元和382.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0.3%和34.5%,新增销售超千亿产业1个、销售超百亿企业1家,累计达到2个和7家;通信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电气机械、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8.31亿元、110.36亿元、608.02亿元和885.2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0.3%、69.5%、28.3%和39.2%;全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企业13家、利润超5亿元企业110家,比上年分别增加5家、35家。 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5016.05亿元、463.92亿元和298.0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9.9%、34.6%和37.9%。34个工业行业大类实现整体盈利,企业亏损面为6.9%;亏损企业亏损额2.99亿元,比上年下降0.5%。产品销售率98.24%,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9.3,比上年提高30.5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