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局 (2012年2月24日) 2011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以科学发展跨越崛起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打造区域性“四心两区”为发展定位,创新思维,真抓实干,全区经济保持积极向好的运行态势。 一、综合 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2011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9.5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42亿元,同比增长4.1%,对经济的贡献率为1.5%;第二产业增加值77.89亿元,同比增长12.6%,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6.2%;第三产业增加值104.23亿元,同比增长10.9%,对经济的贡献率为52.3%。一、二、三产比重为3.9∶41.1∶5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区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实现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农业总产值10.25亿元,同比增长13.2%;林业总产值0.04亿元,同比下降8.2%;牧业总产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7.9%;渔业总产值3.41亿元,同比增长13.6%;服务业总产值0.68亿元,同比增长11%。 粮食生产保持稳定的态势。全年播种面积53.8万亩,同比增长0.5%,其中夏粮播种面积24.2万亩,同比增长0.1%,秋粮播种面积26.5万亩,同比下降0.4%,蔬菜面积1.4万亩,同比增长60.6%,甜瓜面积1.6万亩,同比增长2.9%。全年粮食总产24.6万吨,同比微降0.3%,其中夏粮总产10.1万吨,同比增长0.2%,秋粮总产14.5万吨,同比下降0.6%。 畜牧业、渔业稳步发展。年末生猪存栏5.61万头,同比增长4.0%,肉猪出栏头数10.6万头,同比增长10%;羊存栏1.19万只,同比下降8.5%,羊出栏1.25万只,同比下降3.3%;肉、蛋产量分别为9887吨、6573吨,分别同比增长9.4%、3.6%;水产品产量为2.7万吨,同比增长1.5%。 农业水利建设推进有力。2011年,全区累计完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项目392项,完成投资462.88万元,疏挖沟渠208条257.79公里,新打机井138眼,机电井配套1601台套,机械4550台次,完成工日5.12万个,完成土石方16.67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5.2万亩,治理滨湖排涝面积3.8万亩。 农村生活环境改善。2011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7.53%。 三、工业 工业生产平缓增长,经济效益出现下滑。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9.1亿元,同比增长6.1%。其中: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4亿元,同比增长10.0%;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5.7亿元,同比增长2.6%;轻重工业之比为48.9∶51.1。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28.56%,比去年年底提高0.22个百分点。受医药行业效益大幅下降和电力行业巨亏的影响,经济效益出现下滑,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额分别完成110.2亿元、3.7亿元和0.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19.7%和-49.8%。 四、建筑业 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2011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64家,共签订施工合同额124.0亿元,同比增长29.0%。其中,上年结转合同额37.6亿元,占全部合同额的30.3%,同比增长38.1%;本年新签合同额86.4亿元,占全部合同额的69.7%,同比增长25.3%。施工合同额的大幅增长,为建筑业总产值的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1年,全区完成建筑业总产值76.8亿元,同比增长29.0%,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1亿元,同比增长22.2%,对经济的贡献率达19.5%,比上年提高7.2个百分点。 五、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2011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2.1亿元,同比增长21.4%。其中,农村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12.1%;城镇投资(不含房地产)37.7亿元,同比增长29.8%;房地产开发投资41.7亿元,同比增长14.8%。 商品房销售形势较好。全区商品房施工面积450.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0%,其中,新开工面积1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0.6%。商品房竣工面积13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4.9%。商品房销售形势较好。2011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5%;商品房销售额41.4亿元,同比增长53.7%。 六、国内贸易和民营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2011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4.5亿元,同比增长18.5%。其中:批发业实现零售额23.8亿元,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3.4亿元,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3亿元,分别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6.5%、71.5%和12.0%。消费需求不断提升,汽车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35.5%,金银珠宝类销售额同比增长46.2%,书报杂志和电子出版物销售额同比增长11.6%,家电、服装和食品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36.6%、18.0%和47.6%。 民营经济继续发展。2011年,全区民营企业2982户,同比下降5.7%;个体工商户2.58万户,同比增长2.2%。从业人员达到14.65万人,同比增长4.4%;注册资金41.03亿元,同比增长3.2%。 七、财政 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2011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0.24亿元,同比增长35.0%,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1.51亿元,增长20.2%;地税收入7.81亿元,增长44.2%。两税占比达91%,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财政支出12.56亿元,同比增长36.0%。 八、对外经济贸易与合作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全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依托中心城区优势,更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11年,全区招商引资落地项目466个,到位国内区外资金47.5亿元,同比增长4.7%。 对外经济蓬勃发展。2011年,全区合同利用外资8000万美元,同比增长21.3%,其中,实际利用外资7605万美元,同比增长269.5%。全区进出口总额完成36004万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完成35257万美元,同比增长12.2%。全区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共214家,其中,今年新增23家。全区对外承包劳务完成营业额2040万美元,同比增长187.3%。外派劳务771人次,同比增长39.7%。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全年申请专利736件,比上年增加241件,其中,申请发明专利87件,专利授权523件。申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5项。取得科技成果22项,引进科技项目23项,引进专业技术人员789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111人,比上年增加18人。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家。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6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