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市中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8 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局

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学校161所,共招生32150人,其中:普通中学招生12598人,小学招生10770人,职业中学招生3126人,幼儿园招生5593人,特殊教育招生63人。在校学生116590人,毕业学生23349人,教职工总数8956人,其中专任教师63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

文化事业全面发展。年末全区有博物馆1个,文化艺术馆2个,影剧院2个,文化站9个。电视台1个,广播电台1座,报社2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

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214个,其中,医院32个,卫生院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个。拥有床位7782张,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139人,其中,执业医师2565人、助理医师161人、注册护士3379人。全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3万人。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健身路径15处,新增健身器材225件,比去年同期增加82件。全年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1次,参加全民健身活动人数达3000人。中区健儿在各类比赛上取得141金86银54铜的好成绩。体育彩票销售势头良好,电脑体育彩票销售点达52个,实现总销售额达2315万元。

十、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人口保持低速增长。2011年,全区户籍总人口57.57万人,其中:男性29.16万人,女性28.41万人。全年出生5074人,出生率为8.81‰,死亡人口2039人,死亡率3.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27‰。

城乡居民收入双增加。据调查:2011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6.2元,同比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8156元,比上年增长17.8%。农民人均消费支出4542元,同比增长22.3%。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在全区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积极的促进就业措施,不断增强就业能力,扩大就业规模,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人员7918人,其中失业再就业人员252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全年人事、劳动直管的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人数达8200人,当年由劳动部门组织的农村劳动力输出3400人次,同比增长30.8%。

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完善。年末,全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29.44万人、46.68万人、4.2万人、19.9万人和31.7万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当年支出额为20.5亿元。全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18万人。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区社会救济总人数14730人,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761人,发放城镇低保资金1588.3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5969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631.26万元。2011年末,全区各种收养型社会福利单位数12个,拥有床位2050张,收养人员1236人。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点1049个,城镇社区服务设施316个。

注:1、公报所列各项数字均为市统计局核定的年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宁市市中区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所列地区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局从2011年起提高工业统计起点标准,其中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

4、自2011年起,国家统计局对月度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完善,即将月度投资统计的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农村企事业组织,并将这一统计范围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5、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