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地区策勒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和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以增加收入、扩大内需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本着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态度,积极落实年初县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成就。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经核算,2002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995万元,比上年增长6.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402万元,比上年下降1.75%;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7%;第三产业增加值116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0%。 产业结构调整得到不断优化、升级,三大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49.65%,第二产业10.74%,第三产业39.61%。总体看来,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3.4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了0.71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了2.75个百分点。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元。 2002年,策勒县市场价格指数平稳,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2.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1.1%,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升1.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基础设施很薄弱,社会化程度较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国有企业活力不足,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的眼光,国有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很多困难,濒临破产;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投资积极性远未得到充分调动;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农业 我县坚持“依靠大农业脱贫,依靠大农业产业化致富”的指导思想,以农牧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缩减棉花面积,增加粮食面积以保证供给。2002年策勒县经历了严重干旱、病虫害、风沙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袭,农牧业生产克服各种困难取得一定收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26333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87449亩,增长13.8%,总产量达到70044吨,比上年增长17.38%;棉花播种面积14000亩,减少73.58%,总产量1146吨,减少71.35%,蚕茧产量59634公斤,下降53.5%;全年开荒新增耕地面积3000亩。林业生产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2395亩,增长2.15倍,其中退耕还林面积10791亩,增长22.69%。2002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到464802头,比上年增长3.45%,总产肉量4942吨,下降5.51%;禽蛋产量737吨,下降5.63%,棉羊毛产量573吨,增长2.87%。 乡镇企业继续稳步发展。2002年乡镇企业完成产值9227万元,比上年增长3.44%;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2257万元,比上年下降8.81%,乡镇企业总收入9415万元,增长6.42%,实际缴税金444万元;全年劳动者报酬507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完善。2002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32713千瓦,大中型拖拉机316台,小型和手扶拖拉机1335台,大中型机引农具532部,小型机引农具1890部;全年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511吨;农村用电量465.98万千瓦小时;年末有效灌溉面积216722亩。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不佳。2002年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3380万元,比上年下降10.71%;其中:国有经济产值516万元,比上年下降43.48%,集体经济产值264万元,比上年下降50%。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780万元,比上年下降48.58%。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为-146万元。 工业企业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与其他行业相比,工业企业是个薄弱产业,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均很低,新产品开发投入不够,企业发展缓慢,缺乏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2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087万元,比上年增长79.3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国家对和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不断加大,2002年我县投资主要向电力、水利管理业等基础行业倾斜,这两个行业完成投资5289万元,占全部投资的74.63%。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情况:胜利水库及引水渠工程本年完成3291万元;农村电网改造工程本年完成1998万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180.1万元,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增加值1303万元,比上年下降19.42%。主要原因:根据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情况,棉花种植面积仅为14000亩,比上年同期下降73.58%,棉花产量为1146吨,比上年下降71.35%,棉花产量的减少直接影响到棉麻公司的销售。我县消费品市场有如下特点:城镇市场活跃,农村市场低迷。我县消费品市场9个,主要商品成交额3103万元。 六、交通邮电业 交通客货运需求平衡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社会公路运输工具完成客运量103万人,货运量30135吨,完成客运周转量15656万人公里,货运周转量1581万吨公里。目前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391辆,其中载客汽车118辆,私人汽车111辆。2002年邮电业务总量完成351万元,本地电话用户4500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500户。 七、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支差距进一步扩大。2002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7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78%,但同期财政支出完成105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9%,支大于收9779万元,比上年多支1790万元,财政困难进一步加剧。 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金融风险防范工作进一步加强。2002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152万元,比上年增长13.3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888万元,比上年增长4.43%。各项贷款余额16504万元,比上年下降19.78%,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2002年全县财产保险收入147万元,比上年增长27.83%,承保额17428万元,比上年增长5倍多。 八、文教和卫生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小学学校104所,在校学生数19333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7.5%,小学专任教师数1038人;普通中学学校16所,在校学生数9318人,初中毕业升学率17.5%,普通中学专任教师数484人。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县共有医院10所,床位数390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338人,其中医生人数173人,基本可满足人们正常看病的需要。 九、人口和计划生育 全县年末总人口13.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86万人,非农业人口1.62万人。总人口中汉族人口2096人,维吾尔族人口132651人,其他民族人口57人。计划生育措施得力,2001年人口自然增长率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