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3 上海市宝山区统计局

七、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保持增长。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9.2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3%。其中,进口总额25.30亿美元,增长26.4%;出口总额33.93亿美元,增长26.3%(见表3)。按贸易方式分,加工贸易出口18.76亿美元,增长30.2%;一般贸易出口14.66亿美元,增长24.5%。

全年批准外资项目117个,其中:新批88个,增资29个。合同外资总额2160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9%。引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数27个,合同外资11483万美元;第三产业项目数89个,合同外资9324万美元。外商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16908万美元,增长8.3%。

八、城市基础设施和房地产

按照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注重基础设施先行,注重社会公共事业先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提升取得新成效。年内宝安公路顾村段、镜泊湖路基本建成,潘泾路三期完成95%工作量。区体育中心和图书馆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大场医院、华山医院北院、检察院、法院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70个小区消防公共设施改造;完成张庙地区1.2万户燃气内管改造。拆除违法建筑31.67万平方米。

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住房供应结构得到优化。全年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62.74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74.91亿元,增长53.5%;施工面积1272.9万平方米,增长17.8%;竣工面积324.3万平方米,增长99.8%;商品房销售面积271.2万平方米,增长59.2%;商品房销售额366.58亿元,增长40.2%。存量房交易面积115.4万平方米,下降22.6%;存量房交易金额153.45亿元,下降7.3%。

九、信息化

信息化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全年电子政务领域信息化项目19项,投入专项资金1500万元。完成通信管线建设154条路段126.3沟公里,完成1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成185个小区、26万户光纤建设和改造。

公共通信产业有序发展。至年末,全区固定电话用户43.32万户,其中住宅电话30.68万户;互联网用户30.8万户,宽带接入27.7万户,平均带宽超过2兆;无线网络覆盖715个商务楼宇和公共服务场所;基站886个;IPTV用户8.2万户。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完成社保卡信息采集3.08万人,发放16周岁以上社保卡2.26万张、学籍卡2.26万张、敬老卡0.81万张。全年“上海宝山”政府门户网站主页访问量28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4%。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0.37万条;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0.14万条;提供服务类信息2.54万人次。

十、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年末,全区有各类学校287所,在校学生14.99万人(见表4)。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年内新开办6所幼儿园(含1所分园)和2所学校。与华东师大签约合作共建“沪太路新农村发展区”项目(三期),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举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启动第三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

加大自主创新推进力度,科技创新环境不断完善。年内列入国家、市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6项,获资金资助1435万元。1个项目获市技术发明二等奖,4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列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3项。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34个,创新服务平台项目3个,新建企业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1个。全年专利申请量5159件,其中发明专利1889件。专利授权量3366件,其中发明专利751件。成功创建2009-20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区和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城区。

加强科普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知识。年内上海长江河口科技馆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至年末,全区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家、市级专题性科普场馆4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11家。全年举办“万人科普培训”577期,参加市民3.19万人次。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加快发展。全年文艺演出下乡100场;公益电影放映5161场,观众50万人次;文化资源配送590次。成功举办第七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来自13个国家的文艺团队近300名民间艺术家参加,组织各类活动140余场次。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举办“百团百歌百姓”红歌电视大赛等活动。大型现代沪剧《红叶魂》参加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展演,荣获“2011年全国现代戏优秀剧目奖”。《红梅颂》巡演50场。区广播电视台被中国广电协会授予“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十佳电视台”荣誉称号。

至年末,全区有区级文化馆2个,街镇公共文化站(中心)12个,区级图书馆1个,街镇图书馆12个,娱乐经营场所320家,影剧院6家,区有线电视分中心4个,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0.6万户。全年区广播电台公共节目播出时间5097小时,其中自办节目2926小时;区电视台公共节目播出时间5994小时,其中自办节目1995小时。《宝山报》出版50期。

加大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群众就医条件。华山医院北院、大场医院迁建工程结构封顶;中西医结合医院二期医技病房楼竣工。依托4个医疗服务联合体,提升全区整体医疗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91.1%,建成46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开展便民诊疗服务。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82.3岁。至年末,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40家,卫生技术人员6318人,医院核定床位4523张。全年门急诊995.2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0%;入院9.84万人次,增长4.8%;住院手术2.89万人次,增长19.2%;健康检查41.67万人次,下降9.4%。民营医疗机构(不含诊所)卫生技术人员312人,年门诊量8.90万人次。

竞技体育取得丰硕成果。我区培养、输送的运动员许昕和队友在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双冠军,射击运动员莫俊杰和队友获得2011年射击世界飞碟锦标赛男子飞碟双多向团体冠军。在上海市十项系列赛中,获得青少年组23枚金牌、23枚银牌和31枚铜牌。组队参加上海市第七届农民运动会,竞技类项目获得5个第一名,展示项目获得4个一等奖。

加快构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成功举办“宝松杯”百企足球赛、“罗泾杯”百村篮球赛、百队羽球赛等“百字”系列活动;举办区首届群众体育大会。全国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市民达标率97%。年内宝山体育中心全面竣工,部分全民健身设施对外开放,新建5个百姓健身房,5条百姓健身步道,1个百姓游泳池。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至年末,全区户籍人口89514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4362人。全年出生人口6484人,出生率7.29‰;死亡人口6902人,死亡率7.76‰;人口自然增长率-0.47‰。据上海市统计局反馈,年末常住人口193.5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77.9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