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德城区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德城区统计局 2011年4月16日 2010年,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四个一”工作指导,紧紧围绕“一心两城”发展战略,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 一、综合 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174.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3.4%,超额完成我区下达目标任务1.4个百分点,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市高0.5个百分点,综合实力在调整优化中持续提升,实现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4604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829元,增长14.5%,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不断攀升。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2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0.80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9.39亿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25:46.41:51.34,产业结构进一步朝着我区预期方向发展。 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区服务业增加值速度明显加快,反超GDP增速1.1个百分点,增速、占GDP比重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6和0.69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7.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上年同期的49.9%上升为56.1%,提高了6.2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强劲后力。服务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所占比重的提 高及贡献率的上升,有力地推动了我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物价总水平保持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3.1%,价格水平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居住类全年分别上涨9.4%、2.7%和4.0%;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0.3%、0.4%、1.2%、0.2%和1.1%。商品零售价格上升3.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升7.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升4.4%。 民营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区民营经济户数、从业人员、注册资金、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3万户、7.48万人、114.47亿元和430.62亿元,分别增长33.8%、27.4%、39.7%和18.6%。民营经济上缴税金8.23亿元,增长33.3%,占境内财政总收入的51.5%,占税收总额的39.6%。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全区积极强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向规模特色效益迈进。粮食连续年年增产,品质农业提质增效,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果品、种植面积分别达到4.5万亩、2000亩、1.2万亩,标准化养殖基地达到64个,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家,有力地推进农业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年末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80632万元,增长9.2%。其中,农业产值43195万元,增长11.2%;林业产值725万元,增长3.4%;牧业产值27928万元,增长7.5%;渔业产值1152万元,增长9.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632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为53.57%、0.90%、34.64%和1.43%,农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97个百分点,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区新增绿化面积2000公顷,城乡绿化覆盖率达到36%;植树造林面积467公顷,植树92.4万株,幼林抚育1401公顷,当年育苗38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927.2公顷,增长10%,森林覆盖率达到29%。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区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15.9万千瓦,增长5.2%。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4.7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2941台,联合收割机286台。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用电量2016万千瓦时,下降17.4%,化肥施用(实物量)2.18万吨,塑料薄膜使用量286.21吨。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全年配套机电井达到1720眼,有效灌溉面积达到8.25千公顷,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3千公顷,旱涝保收面积达到8.03千公顷,促进了农业高产高效。农村生活设施日益完善,全区早已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汽车、通电话、通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和宽带入村率分别达到98%、99%和50%以上;继续推进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体育健身设施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企业)100家,实现增加值62.65亿元,增长17.8%。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初步形成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5.9%。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2.36亿元,增长23.5%;实现利税15.22亿元,增长22.6%,实现利润8.6亿元,增长23.1%。骨干企业培植取得成效。全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2家,其中过5000万元的80家;实现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5家。 建筑业生产效益快速提高。全区资质以内建筑企业47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57221万元,增长80.2%,实现利润9279万元,增长191.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63个,东北商贸物流城、京铁物流园顺利启动,实华化工、中储棉等进展顺利,银座商城德州店、晶华玻璃原片等投入运营,重点项目提升成效显着。年末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5.16亿元,增长22.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6.70亿元,增长9.1%;农村投资完成8.46亿元,增长116.1%。建设资金充足,到位资金102.49亿元,增长43.6%。其中,自筹资金66.01亿元,增长21.9%,占到位资金的64.4%,民间投资活力增强。三次产业投资比例调整为2.96:35.26:61.78,服务业完成投资46.43亿元,增长14.4%。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7.08亿元,增长24.6%,其中,商品住宅投资13.92亿元,增长30.1%,占全部房地产开发投资的81.5%。建设规模平稳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房屋施工面积223.79万平方米,增长50.7%,其中住宅195.28万平方米,增长49.8%,房屋竣工面积26.06万平方米,增长488.3%。商品房销售面积89.12万平方米,增长94.8%,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4.91亿元,增长116.9%,其中住宅销售额23.27亿元,增长129.9%。 五、国内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