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宁津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3-03 德州市宁津县统计局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措施,努力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困难,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围绕全年目标任务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全力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全县呈现出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

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18.23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计算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2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61.29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11.6%。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4.5:52.5:33调整为14.6:51.8:33.6。人均生产总值25376元,比上年增长8.6%。

服务业发展加快。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速11.6%,超过GDP增速0.2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去年提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拉动经济增长3.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0%。

民营经济彰显活力。年末全县个体私营户数达到8666户,同比增长23.8%;从业人员4.7万人,同比增长27.84%;注册资金23.38亿元、营业收入350.85亿元、上缴税金1.89亿元,分别比去年增长21.2%、21.5%、4%。其中私营业户1044户,从业人员2.86万人,注册资金20.98亿元,营业收入270.05亿元,上缴税金1.1亿元。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49亿元,比上年增长4%。其中: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0.84亿元,增长1.7%;牧业产值11.3亿元,增长5.1%;渔业产值0.63亿元,增长2.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12亿元,增长1%。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92.24万亩,增长8.4%,粮食总产44.62万吨,增长9.5%,单产483.7公斤/亩,增长1.1%;小麦播种面积50.2万亩,增长5.2%,总产22.67万吨,增长5.6%,单产451.8公斤/亩,增长0.4%;玉米播种面积41.33万亩,增长11.7%,总产21.68万吨,增长13.7%,单产524.5公斤/亩,增长1.8%。蔬菜播种面积9.11万亩,下降4.1%,总产15.22万吨,增长16%,单产1671.4公斤/亩,增长20.9%。棉花播种面积18.53万亩,下降37.6%,总产1.8万吨,下降40%,单产97公斤/亩,下降3.9%。油料播种面积0.54万亩,下降28.3%,总产0.19万吨,下降14.5%,单产342.9公斤/亩,增长19.3%。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荒地造林面积133公顷,四旁植树200万株,幼林抚育面积400公顷,成林抚育面积8000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9%。

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183万千瓦特,增长5.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6.6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2324台,联合收割机2025台;机耕面积49443公顷,有效灌溉面积47985公顷。农业用电量7829万千瓦时;地膜使用量555吨;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4.29万吨。农村生活设施不断完备,自来水受益村达到750个,新增24个,全县已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

三、工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升。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4.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331处,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58.84亿元,增长19.89%;实现工业增加值44.07亿元,增长15%。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58.41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23.35%。产销衔接良好,工业产销率达到101.33%。全县工业用电量3.48亿千瓦时,下降14.4%。

工业效益显着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63.7亿元,增长14.07%;实现利税总额27.89亿元,增长17.99%;利润总额15.4亿元,增长11.46%;税金总额12.49亿元,增长27.1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76.2%,提高10.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0.7万元/人,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强劲。全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19个,完成投资75.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66.92亿元,增长31.64%;农村投资完成5.96亿元,增长19.5%;房地产投资2.93亿元,增长15.81%。分行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亿元,增长14.2%;第二产业完成投资50.35亿元,增长33.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2.86亿元,增长21.9%;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3.4:66.4:30.2。

房地产供需状况良好。全年商品房屋施工面积4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5%,其中住宅32.8万平方米,增长9.7%。房屋新开工面积24.4万平方米,增长22.1%。商品房销售面积15.9万平方米,增长24.6%,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4.9万平方米,增长21.3%。商品房销售额28295万元,增长31.2%,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24495万元,增长26.7%。

建筑企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县五级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达14家,完成施工产值1.98亿元,增长3.1%;建筑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2.4万元/人。

五、经济贸易

消费品市场需求稳步扩大。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2.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其中:县城零售额15.96亿元,增长20.9%;县以下零售额26.59亿元,增长18.7%。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达到121家,实现零售额27.4亿元,增长19.8%。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国有企业实现零售额4亿元,私营企业实现零售额19.9亿元,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实现零售额3.5亿元。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企业实现零售额23.3亿元,住宿餐饮业企业实现零售额4.1亿元。

城乡市场繁荣昌盛。全县各类市场交易额228亿元,增长38.8%。过亿元的市场25处,过20亿元的4处,过30亿元的2处。

对外贸易下降明显。全县进出口总额完成3740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6%。其中:出口3390万美元,下降38.8%;进口350万美元,下降46.3%。

六、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境内通车里程1450公里。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132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6008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0%、31.5%;完成货运量138万吨,货运周转量29700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9%、7.5%。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96万辆,其中个人汽车1.86万辆,比上年增长1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总量16702.99万元,比上年增长3.44%。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952万元,增长2.1%;邮政业务总量3750.99万元,增长21.9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32万户,下降13.6%;移动电话用户21万户,增长9.6%;电话普及率62.8部/百人,互联网用户2.39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