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禹城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3-03 德州市禹城市统计局

外经贸发展势头较好。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出口主导产品,壮大自营进出口企业队伍。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1826万美元,下降24.6%,其中:出口11236万美元,下降26.3%;进口590万美元,增长34.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05万美元,下降75%。

七、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环境日益完善,品位逐步提升。完善城市经营,强化城市管理,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现代化功能、园林式风格、生态型环境。开拓路、迎宾路进行建设改造,建成了大禹公园、人工湿地、九一广场、革命教育基地等利民工程,城市环境日益完善,品位逐步提升。

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加快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治污力度,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环境污染治理项目4个,完成投资额10173万元。

八、财政、金融

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围绕财税抓经济,认真落实上级政策,加强财源建设。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638万元,增长7.8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8905万元,增长13.01%;财政总支出96019万元,其中农业支出10326万元,科学技术支出2772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1529万元,教育支出22203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1651万元。全年完成税收总额64269万元,增长5.37%,其中:国税收入35683万元,增长8.16%;地税收入28586万元,增长2.09%。

金融机构秩序正常,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89亿元,比年初增加13.66亿元。从存款构成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47.43亿元,比年初增加8.37亿元。人均储蓄9137元,比年初增加1596元。企业存款14.00亿元,比年初增加3.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8.00亿元,比年初增加12.05亿元。其中:农业贷款17.34亿元,比年初增加2.38亿元。短期贷款45.01亿元,比年初增加5.84亿元。中长期贷款22.90亿元,比年初增加6.12亿元。

九、科技、教育、卫生保健、安全生产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大力实施科教兴禹战略,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备的技术创新体系。全年共取得市(地)级以上各类重要科技成果5项,申请专利107件,授权专利52件。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小学校106所,在校生3.62万人,其中:女生1.74万人。小学专任老师2411人。全市普通中学21所(其中初级中学18所),在校学生2.23万人,其中:女生1.08万人。普通中学专任老师1793人。

城乡居民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提高,卫生保健状况进一步改善。至年末,全市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90400人。全市卫生机构为18处,卫生机构床位数达1315床,卫生技术人员1586人,其中,医生550人,卫生防疫人员112人。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全年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24人,亿元GDP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0.17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十、人口、社会保障与人民生活

年末,全市总户数151223户,总人口52.0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38万人,下降0.5%。全年出生人口5856人,出生率11.3‰;死亡人口3405人,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4.7‰。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4.3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8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7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206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772人,农村五保供养人数1061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8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伴随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211元,同比增长8.9%。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人数33844人,在岗职工工资总额707247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897元,同比增长16.6%。

注:1.本公报所列数字为快报数字或初步统计数,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人口数字为公安部门统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