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果。济南运动员在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72枚,银牌190枚,铜牌172枚,其中:在世界级比赛中获金牌18枚,银牌8枚,铜牌5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牌19枚,银牌19枚,铜牌30枚。举办较大规模全民健身活动126次,参与人数100余万人次。共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1813人,其中:二级326人,三级1487人。体育彩票销售量13.7亿元,增长50.5%。奥体场馆运营收入突破5000万元。 十一、城市建设、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355.35平方公里,增加8.35平方公里。客站片区完成投资99.4亿元,西部新城京沪高铁通车,西站前综合体、省会文化艺术中心等重点工程加快推进;小清河综合治理二期完成投资8.3亿元,滨河新区开发建设全面展开。东部新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鲁商国奥城、黄金时代广场等项目取得积极进展。城市公用事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年液化石油气供应量5.0万吨,增长31.0%;天然气供气量3.6亿立方米,增长30.2%;管道煤气供气量4658万立方米,下降12.0%。集中供热面积8300万平方米,增长17.2%。自来水供水量2.4亿吨,增长2.0%。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3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4平方米,增长1.1%。 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声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率达9.4%,环境空气中三项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0.156毫克/立方米、0.085毫克/立方米、0.053毫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8.2%、15%、5.4%。每月对地下水监测的24项指标中,总硬度、硝酸盐氮、氨氮年均浓度分别为331毫克/升、5.99毫克/升、0.074毫克/升,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Ⅲ类标准,其余指标达到地下水质量Ⅱ类标准。地下水水质保持良好状态。市区声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良好。市区交通噪声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的4a类区域标准;区域环境噪声达到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1类区域标准。 十二、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事业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64.75万人,增加15.80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75.17万人,增加20.6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3.68万人,增加12.1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31.59万人,增加2.36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90.05万人,增加17.79万人。 社会保障水平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上年月人均36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年人均不低于1320元提高到1800元。农村五保供养最低标准,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800元提高到36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2300元。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2.6万户、5.6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88亿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5万户、8.2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及各类补贴1.08亿元。 残疾人事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9552例,为残疾人供应辅助器具30862件,为2629名符合条件的贫困重度智力、精神、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护理服务。培训残疾人6795人次,多渠道安置1951名残疾人就业。创建26处“我的兄弟姐妹”阳光家园。为近万名贫困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580余万元。筹资165万元,救助1009名贫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家庭子女。为1万余名盲人、下肢残疾人发放免费电子乘车卡。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 人口数量保持低速均衡增长。年末户籍总人口606.64万人,年人口增长率4.22‰。常住人口688.51万人(注12)。全年人口出生率11.00‰,下降0.13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6.66‰,下降1.69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4.34‰,上升1.56个千分点。人口机械增长率0.43‰。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年末全市从业人员375.5万人。其中: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分别占32.14%和47.90%。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城镇新增就业15.46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61%。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较快。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92元,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10412元,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427.5亿元,比年初增长11.5%。 居民消费支出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8045.23元,增长13.0%;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905元,增长9.2%。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1.7%,提高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36.4%,提高2.8个百分点(注13)。城市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202.54元,增长17.0%;人均交通通讯支出2830.12元,增长7.0%。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359元,增长24.5%;人均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382元,增长14.0%。 ![]() 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增加0.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1.3平方米,增加1.1平方米。 注: 1.2011年统计数据为统计快报数或初步核算数,正式数据以出版的《济南统计年鉴-2012》为准。 2.地域财政收入含预算外收入和社保基金收入口径。按财政部门规定,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统一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统一改为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3.也叫对外贸易系数、外贸依存度或外贸依存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额占国内(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它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的紧密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的宏观指标之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外向度高,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国际经济联系紧密,开放程度高,也说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 4.规模以上农业企业指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且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法人企业。 5.经国务院批准,国家统计调查从2011年1月起,纳入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的工业企业起点标准已从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的起点标准已从计划总投资额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6.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总量数据含山东电力、山东中烟省反馈部分。 7.现代服务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业和软件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专业技术服务,科技交流与技术推广服务业,教育,卫生,体育,娱乐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