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4-29 定西市统计局

六、科技、文教、卫生和体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2011年,全市科技工作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创新型定西建设这一目标,紧盯推进“两都”建设、工业十大行动、支撑跨越发展三大战略任务,突出创新能力建设、科技项目建设、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三个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年共组织申报国家、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8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7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07项。共批复立项各类项目54项,争取经费3799.65万元,较上年增长8%。其中:国家科技部立项25项,投入经费2177万元;吸收社会组织捐赠资金565.65万元;省级立项29项,投入经费1057万元。各县区新选派科技特派员130多名,全市科技特派员总数达到680名。组织实施科技特派员试验示范项目15个,建立科技成果示范基地14个,带动农民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12项,引进新品种20多个,创建经济利益共同体5个。全市专利申请受理235件,其中:发明52件,实用新型143件,外观设计40件;授权105件,其中发明7件,实用新型91件,外观设计7件。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环境不断净化。一是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博览中心(博物馆和城市规划展览馆合建)占地面积32.29亩,建筑面积22908.5平方米,估算投资1.26亿元。文化艺术中心(图书馆和大剧院合建)占地面积35.1亩,建筑面积23191平方米,总投资1.24亿元。两大工程今年3月开工建设。二是文化艺术精品创作迈出新步伐。组织13个剧目参加了第三届甘肃省“红梅奖”大赛,创排的大型现代秦剧《百合花开》捧得剧目最高奖“红梅大奖”,定西秦剧团演员毛玲、谭强二人问鼎个人表演最高奖“红梅大奖”,其他13名参赛演员分别获等次奖,定西市获奖等级和数量位居全省地州市院团第一。书画创作方面,田向农、王盛祥创作的《红色南梁-连环画》丛书全国发行,张卫平创作的《榜罗会议》、赵晓玲创作的《黄河铁桥》入选甘肃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包少茂等多人参加全省文化系统美术书法展并获奖。全市文保项目进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文物保护项目库33个,总金额15107.45万元。三是坚持以规范和发展文化市场为目标,加强对各县区执法情况的督导检查。全市文化主管部门共查办文化市场案件36件,办结32件,移交4件,警告文化经营单位96家,责令停业整顿16家,罚款73780元。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3569件。对全市75家网吧实行“零时断网”措施,杜绝了网吧超时经营的问题。

广播电视事业稳步推进。2011年,全市广播影视工作以“创新发展、提速快跑”为总体思路,以“乐于学习、乐于创新、乐于实干、乐于奉献”为广电精神理念,以“数字引领、事业支撑、产业带动、城乡协调”为发展主线,全市广播影视新闻宣传、事业建设、产业发展取得明显实效。全市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4.3万户,发展双向用户3600多户。完成对通渭、渭源、临洮、漳县、岷县等5个县“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195108套设备的检查验收。全年完成了22884场的公益放映任务,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2011年,全市广播覆盖率达到90.4%,电视覆盖率达到90.85%。

教育事业成绩显着。全市教育工作努力深化教育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以统筹教育资源为抓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教育创新步伐,切实强化教育管理,着力推进教育公平,促进了各类教育协调发展。2011年,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783所。其中:普通高校1所,在校学生4628人;成人高校1所,在校(册)学生4783人;中等职业学校25所,在校学生33269人;高级中学21所,完全中学27所,独立初中12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6所,小学1301所,普通高中、初中、小学在校学生分别为83945人、154504人、218474人;特教学校2所,特教阶段学生1088人;幼儿园160所,在园幼儿40504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34375人,其中专任教师31318人。小学入学率达到99.84%,初中入学率达到98.66%。全市共有352项课题立项,其中省级课题45项,市级课题307项;2所示范校的课题被确定为省级优秀课题;6人获全省首届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二等奖;27人荣获全省高中语文等9学科的讲课、说课竞赛一、二、三等奖。211篇论文获全省一、二、三等奖。65人荣获全省德育、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录像课评选一、二、三等奖。获艺术水平A级和体育运动水平一级证书分别为102名和81名学生;获艺术水平B级和体育运动水平二级证书分别为693名和362名学生。全市高考本科上线8505人(不包括单招单考和音体美考生),比上年增加993人,本科上线率达23.4%,较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一本上线2326人,比上年增加138人,二本上线6179人,比上年增加855人。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2011年,全市卫生机构542个(不包括村卫生室),其中医院23个,卫生院1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门诊部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326个,采供血机构3个,妇幼保健机构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卫生监督所7个,健康教育所2个,医学在职培训机构1个,其他卫生机构3个。全市有床位9052张,比上年增加1538张。全市有卫生人员8620人,比上年增加62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498人,比上年增加553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209人,执业助理医师760人,注册护士2055人。2011年,全市有村卫生室1947个,村卫生室从业人员2124人,其中乡村医生1983人,卫生员61人,执业助理医师76个,注册护士4人。

体育事业全面进步。2011年,体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体育惠民”为宗旨,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发展,力求突破,为推动定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一是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年投资3000多万元,新增公共体育场地面积10万多平方米,同比增长16%。其中市上实施项目6个,投资2000多万元,实际完成投资1300万元;县区实施较大项目2个,投资1000多万元,全市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二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开创新局面。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8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施标率、达标率分别达到100%和94.2%;建立各级体育总会和协会53个,119个乡镇全部建立文体活动站,晨晚健身站点达到100多个,建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社会体育指导员达到1520人;全年组织开展市级以上群体竞赛活动50多次,参加人数达1万多人。三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组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16次,共获得奖牌71枚,其中金牌19枚;组织参加全省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名列奖牌榜第七;有全国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所,业余体校7所,体育传统校100所,常年在训学生1000多人,向上培养输送张新艳、王满意等优秀运动员100多人,在全国城市运动会、残疾人运动会上取得较好成绩。四是体育产业开发跃上新台阶。市场营业额全年达到5500万元,同比增长16%。其中体育彩票年发行量达3900万元,增长12%,占全市彩票市场份额的42%,市场份额占有比例全省排名第一位。各类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用品消费、健身技术培训全年市场营业额达到16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