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2-04-20 雅安市统计局

医疗卫生资源日益丰富。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781)1366个,床位7991张;卫生技术人员6758人,其中执业医师2563人,执业助理医师601人,注册护士2254人。妇幼保健机构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4人,注册护士62人。乡镇卫生院156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69人,注册护士346人。

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比上年提高4.01和3.75个百分点。全年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223.86/10万。

农村医疗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8个县(区),覆盖农业人口117万人,实现涉农县(区)全覆盖;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10.68万人,全市参合率达99.32%。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妇幼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37.3/10万和6.59‰。建成功能基本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个,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10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组织国际比赛1次、国家级比赛3次、省级比赛4次。组织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16项次,批授二级运动员33人,二级裁判员31人,参加青少年学生1100多人,市、县(区)级运动员常年坚持训练530人,新注册省十二届运动会运动员357人,向省输送优秀运动员3人,向大专院校输送体育人才31人,输送集训队员150人。我市运动员共取得全国射击锦标赛冠军1个,获全国比赛银牌2个,第三名2个,五至八名5个。在省比赛取得金牌19枚,银牌27枚,铜牌27枚。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年组织大型群众健身活动73项次,参与群众超过40万人次。

全年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0条,完成农民健身工程34个,9个阳光儿童体育乐园器材落实到位,公共体育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50万人次。完成体育场二期工程和室外网球场、篮球场、健身广场建设,启动了市体育中心游泳场、游泳馆、陆家坝生态体育公园、市青少年体育活动中心建设。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6713.18万元,共筹集公益金424.23万元。

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全面完成省政府挂牌限期治理任务,全年投入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资金881万元。全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城市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的二级标准,水质优于国家三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声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标准。

生态创建取得成效。雨城区、石棉县达到省级生态县创建要求;雨城区北郊乡、石棉县新棉镇等5个乡镇建成省级生态乡镇并获得命名,雨城区多营镇、石棉县新民藏族彝族乡等13个乡镇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要求;建成省级生态村7个,市级生态村168个。

安全生产取得成效。全年发生各类伤亡事故390起、死亡133人,比上年减少85起、23人,分别下降17.89%和14.74%。全市未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重大事故。

全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的生产经营单位达423家,共排查出一般隐患4485项,已整改4482项,整改率99.93%;公告整治重大隐患6项,已整改销号6项,整改率100%。对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实施举报奖励,经群众举报查处四家重大非法违法煤矿企业,共处罚款510.5万元,有效打击非法违法生产作业行为。工矿商贸十万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6.388人,下降31.46%;道路交通万车死亡3.15人,下降24.1%;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11.11人,上升23.58%。全年共培训安全生产从业人员3.3万人次。

十二、人口

据2011年公安户籍年报显示,全年出生人口16035人,人口出生率10.29‰;死亡人口7100人,人口死亡率4.56‰,人口自然增长率5.73‰。年末常住人口151.71万人,城镇化率36.5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增收步伐加快。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26元,增长16.2%。其中,工薪性收入13237元,增长16.6%。人均消费性支出11862元,增长8.8%。其中,居住支出下降19.5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26.8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16.92%。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9.36%。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269元,增收1241元,增长21%。其中,工资性收入2883元,增收610元,增长26.81%;家庭经营纯收入2793元,增收286元,增长11.41%;财产性纯收入196元,增收125元,增长177.39%;转移性纯收入397元,增收67元,增长20.3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29元,增长20.39%。其中,居住消费支出增长21.01%,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增长50.42%,交通和通讯支出增长21.4%,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下降16.2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50%。

就业形势稳定趋好。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219人,7281名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80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全年共帮助33户零就业家庭实现每户至少一人就业,组织57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促进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505人,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93人。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3.0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6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扩大到五个县,覆盖人数达23.8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26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7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到30.92万人,比上年增加1.47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1.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3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8.12万,比上年末增加0.3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02万人。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员3.34万人;城市低保资金支出7887.23万元,全市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87.29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农村低保人数达到8.57万人,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78.39元(含一次性生活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分别比上年提高38.06元和19.44元。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全市五保供养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59.3%。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40元(按农村低保和五保人数计算);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水平不低于140元(按城市低保人数计算)。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达到2265张(不含农村敬老院);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心敬老院3所,新增床位200张。

注:

1、公报中各项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雅安统计年鉴-2011》为准。

2、公报中生产总值及增加值指标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